新浪微博:都知道,新浪是網際網路界新聞媒體方面玩的做好的。所以新浪微博的骨子裡有著很強的媒體屬性,它是一個純粹的媒體+社交。需要注意的是,維繫新浪微博社交屬性的是“媒體”,也就是內容。通俗的說,是內容帶動社交。同時,新浪微博是整個新浪的戰略級核心產品,新浪門戶各個入口都已經被微博打通,可以說,曹國偉幾乎將身家性命押寶在新浪微博上。騰訊微博:騰訊微博的路子很明顯,依託龐大的QQ使用者群體直接借力,這也是騰訊系的核心手段。沒有QQ數億的使用者群,就沒有騰訊的其他產品。以至於現在的騰訊,除了搜搜和電商,幾乎出一個產品,往QQ上一靠,就是成功的。騰訊微博並不完全屬於防守型產品,但你要是它想和新浪微博平起平坐,那還真是痴人說夢。客觀的講,騰訊微博的份額不小,但你要想想,這都是龐大的QQ使用者基礎上生出來的,論活躍度和品質度,騰訊微博完全和新浪微博不是一個量級的。重要的是,騰訊微博是純社交套路,也就是QQ好友間彼此@一下、發發心情、相互評論,與新浪微博動輒炒一下熱點事件而後全民皆評論的本質是不同的。正如手機QQ和微信兄弟殘殺一樣,騰訊微博和QQ空間也是劍拔弩張,只是前者在QQ空間面前還是小弟,馬化騰也知道QQ空間和微博誰更有營養。微信:微信現在的發展和新浪微博相似,都是自家的戰略級產品。但QQ使用者的特性決定了,微信是熟人社交的產品,大多數現實中是認識的。所以它和新浪微博幾乎談不上有直接競爭,各玩各的。這裡多說一句,手機QQ和微信的矛盾一直讓老馬糾結的不行,把手機QQ併入微信,會影響QQ即時通訊的品牌和影響力,把微信併入手機QQ,你問問強大的騰訊廣州研究院幹不幹。所以,以前騰訊是抄別人的,現在是自己抄自己的,手機QQ把微信的特點抄的體無完膚。總之,這兩個兄弟以後誰更出人頭地,未來市場說的算。阿里系的微淘、愛淘:和騰訊做不好搜尋一樣,阿里始終對社交領域不甘心。微淘、愛淘更多是防守型產品,也就是通俗的說你有的,我也有,至於能不能做過你那是另一回事(網易微博就是個十足的例子,作為門戶連個微博都沒有還怎麼混?)。阿里系的基因是電商,所以它要做好社交需要走很長一段路。試想一下,透過發現相同購物興趣來維繫社交關係,這幾乎很難。舉個例子,我喜歡CHANEL,你也喜歡CHANEL,但這僅僅是我們共同的喜好而已,我並不會因為你也喜歡CHANEL而對你這個人產生什麼特別的好感。電商社交的核心還是電商,這跟美麗說、蘑菇街一樣,別指望以網購切入點讓維繫使用者間的“感情”。‘
新浪微博:都知道,新浪是網際網路界新聞媒體方面玩的做好的。所以新浪微博的骨子裡有著很強的媒體屬性,它是一個純粹的媒體+社交。需要注意的是,維繫新浪微博社交屬性的是“媒體”,也就是內容。通俗的說,是內容帶動社交。同時,新浪微博是整個新浪的戰略級核心產品,新浪門戶各個入口都已經被微博打通,可以說,曹國偉幾乎將身家性命押寶在新浪微博上。騰訊微博:騰訊微博的路子很明顯,依託龐大的QQ使用者群體直接借力,這也是騰訊系的核心手段。沒有QQ數億的使用者群,就沒有騰訊的其他產品。以至於現在的騰訊,除了搜搜和電商,幾乎出一個產品,往QQ上一靠,就是成功的。騰訊微博並不完全屬於防守型產品,但你要是它想和新浪微博平起平坐,那還真是痴人說夢。客觀的講,騰訊微博的份額不小,但你要想想,這都是龐大的QQ使用者基礎上生出來的,論活躍度和品質度,騰訊微博完全和新浪微博不是一個量級的。重要的是,騰訊微博是純社交套路,也就是QQ好友間彼此@一下、發發心情、相互評論,與新浪微博動輒炒一下熱點事件而後全民皆評論的本質是不同的。正如手機QQ和微信兄弟殘殺一樣,騰訊微博和QQ空間也是劍拔弩張,只是前者在QQ空間面前還是小弟,馬化騰也知道QQ空間和微博誰更有營養。微信:微信現在的發展和新浪微博相似,都是自家的戰略級產品。但QQ使用者的特性決定了,微信是熟人社交的產品,大多數現實中是認識的。所以它和新浪微博幾乎談不上有直接競爭,各玩各的。這裡多說一句,手機QQ和微信的矛盾一直讓老馬糾結的不行,把手機QQ併入微信,會影響QQ即時通訊的品牌和影響力,把微信併入手機QQ,你問問強大的騰訊廣州研究院幹不幹。所以,以前騰訊是抄別人的,現在是自己抄自己的,手機QQ把微信的特點抄的體無完膚。總之,這兩個兄弟以後誰更出人頭地,未來市場說的算。阿里系的微淘、愛淘:和騰訊做不好搜尋一樣,阿里始終對社交領域不甘心。微淘、愛淘更多是防守型產品,也就是通俗的說你有的,我也有,至於能不能做過你那是另一回事(網易微博就是個十足的例子,作為門戶連個微博都沒有還怎麼混?)。阿里系的基因是電商,所以它要做好社交需要走很長一段路。試想一下,透過發現相同購物興趣來維繫社交關係,這幾乎很難。舉個例子,我喜歡CHANEL,你也喜歡CHANEL,但這僅僅是我們共同的喜好而已,我並不會因為你也喜歡CHANEL而對你這個人產生什麼特別的好感。電商社交的核心還是電商,這跟美麗說、蘑菇街一樣,別指望以網購切入點讓維繫使用者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