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句名言,叫做“國家大本,食足為先”。其實,糧食問題關係國計民生,是古今中外無不重視的大事。當然,解決糧食問題除了要做到廣種多收之外,更重要的是解決糧食的貿易和儲備問題。中國糧食貿易和儲備的歷史十分悠久。
而要弄清楚古代糧倉存放什麼糧食,需要先弄清楚中國古代糧食的演變歷程。目前糧倉裡面主要存放的小麥、稻穀和玉米,其實在古代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是主要的口糧品種,比如玉米就是明朝以後才傳入國內的。
一、不同朝代不同糧食品種的地位排序:
早在西周以前,中國糧食品種以黍、稷為主,其他糧食品種不佔主要地位。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出現了五穀的概念,表明當時糧食作物的品種初步有了定型,主要糧食品種有:粟、菽、黍、稻、小麥、大麥、麻七種。
秦漢時期糧食結構有所變化,主要糧食品種有:粟、稻、小麥、大麥、大黍、粱、大豆。東漢魏晉南北朝糧食品種的順序是:谷、黍、粱、大豆、小豆、大麻、大麥、小麥、水稻、早稻。這一時期由於石磨的推廣,可以把麥子磨成麵粉,這一飲食史上的技術進步,也促進了小麥生產的發展。
隋唐五代時期,主要糧食品種的順序是:稻、粟、麥;宋元時期,稻麥兩熟制逐步形成,雙季稻得到推廣;明清兩朝,水稻更加發展,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同時,玉米、甘薯、土豆從國外引進,更加豐富了糧食品種。當時主要的糧食品種是:水稻、小麥、穀子、玉米、豆類。
從這個演變歷程來看,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現在所謂的雜糧品種就是古代的主要口糧,比如當前名噪天下的秦軍硬實力的一個表現,就是粟米成山。而且從先秦開始直到宋代,小米都是絕對的軍用主食。
二、古代糧倉的地位:
《禮記王制》中寫道:“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古代統治者對糧食儲存是非常重視的,糧倉也很早就建立了,比如赫赫有名的古代四大糧倉:西周的隴東糧倉、秦漢的敖倉、隋唐的洛口倉和含嘉倉等。
糧倉儲存的糧食,不僅能夠應對戰爭、饑荒等意外情況的發生,也能對市場供需起到調節作用。在中國古代,糧倉更重要的角色是承擔社會救濟和社會保障職能。那麼從歷史的一些材料和考古中發現,古代糧倉存放的糧食從粟到稻到麥,逐漸演變。比如唐朝時期的含嘉倉的糧窖技術已經非常先進,既能防潮防火,又能防鼠防盜,存放的穀子可以藏9年,稻米可以藏5年。
中國古代有句名言,叫做“國家大本,食足為先”。其實,糧食問題關係國計民生,是古今中外無不重視的大事。當然,解決糧食問題除了要做到廣種多收之外,更重要的是解決糧食的貿易和儲備問題。中國糧食貿易和儲備的歷史十分悠久。
而要弄清楚古代糧倉存放什麼糧食,需要先弄清楚中國古代糧食的演變歷程。目前糧倉裡面主要存放的小麥、稻穀和玉米,其實在古代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是主要的口糧品種,比如玉米就是明朝以後才傳入國內的。
一、不同朝代不同糧食品種的地位排序:
早在西周以前,中國糧食品種以黍、稷為主,其他糧食品種不佔主要地位。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出現了五穀的概念,表明當時糧食作物的品種初步有了定型,主要糧食品種有:粟、菽、黍、稻、小麥、大麥、麻七種。
秦漢時期糧食結構有所變化,主要糧食品種有:粟、稻、小麥、大麥、大黍、粱、大豆。東漢魏晉南北朝糧食品種的順序是:谷、黍、粱、大豆、小豆、大麻、大麥、小麥、水稻、早稻。這一時期由於石磨的推廣,可以把麥子磨成麵粉,這一飲食史上的技術進步,也促進了小麥生產的發展。
隋唐五代時期,主要糧食品種的順序是:稻、粟、麥;宋元時期,稻麥兩熟制逐步形成,雙季稻得到推廣;明清兩朝,水稻更加發展,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同時,玉米、甘薯、土豆從國外引進,更加豐富了糧食品種。當時主要的糧食品種是:水稻、小麥、穀子、玉米、豆類。
從這個演變歷程來看,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現在所謂的雜糧品種就是古代的主要口糧,比如當前名噪天下的秦軍硬實力的一個表現,就是粟米成山。而且從先秦開始直到宋代,小米都是絕對的軍用主食。
二、古代糧倉的地位:
《禮記王制》中寫道:“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古代統治者對糧食儲存是非常重視的,糧倉也很早就建立了,比如赫赫有名的古代四大糧倉:西周的隴東糧倉、秦漢的敖倉、隋唐的洛口倉和含嘉倉等。
糧倉儲存的糧食,不僅能夠應對戰爭、饑荒等意外情況的發生,也能對市場供需起到調節作用。在中國古代,糧倉更重要的角色是承擔社會救濟和社會保障職能。那麼從歷史的一些材料和考古中發現,古代糧倉存放的糧食從粟到稻到麥,逐漸演變。比如唐朝時期的含嘉倉的糧窖技術已經非常先進,既能防潮防火,又能防鼠防盜,存放的穀子可以藏9年,稻米可以藏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