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釋 負:依靠;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憑藉險阻,頑固抵抗。指依仗某種條件,而頑固抵抗。 二、負隅頑抗是一個成語,拼音是fù yú wán kàng。 三、出處 出自《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四、典故 1、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對孟子說:“老師,您聽說齊國鬧饑荒了嗎?人人都以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開啟棠邑的糧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孟子回答說:“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接著孟子向陳臻講述有關馮婦的故事。 2、春秋時期晉國有個人名叫馮婦。他原來是個獵人,是個有名的打虎能手,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卻不幹這行。他發誓說:“今後死也不再和這些野獸打交道了。”有一天,他到野外去溜達,看見一群人正追捕一隻老虎。老虎跑到一座山下,背靠大山的角落在與人們搏鬥,沒有人敢接近它。 3、打虎的人看見馮婦來了,就十分熱情地前去迎接他,希望他來幫忙。馮婦看到這樣的情景,覺得不出手相助的話,眾人會有生命的危險,於是就捲起衣袖參加到打虎的隊伍中來。 4、馮婦的勇猛絲毫不減當年,經過一場激烈的搏鬥之後,老虎終於被馮婦打死了。對馮婦幫助打老虎這件事情,很多人都稱讚他是為民除害的大英雄,但也有人譏笑他不遵守自己的誓言,又重操舊業去打老虎。 後來人們常用它來比喻敵人依靠某種條件頑固抵抗,堅持不投降。
一、解釋 負:依靠;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憑藉險阻,頑固抵抗。指依仗某種條件,而頑固抵抗。 二、負隅頑抗是一個成語,拼音是fù yú wán kàng。 三、出處 出自《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四、典故 1、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對孟子說:“老師,您聽說齊國鬧饑荒了嗎?人人都以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開啟棠邑的糧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孟子回答說:“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接著孟子向陳臻講述有關馮婦的故事。 2、春秋時期晉國有個人名叫馮婦。他原來是個獵人,是個有名的打虎能手,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卻不幹這行。他發誓說:“今後死也不再和這些野獸打交道了。”有一天,他到野外去溜達,看見一群人正追捕一隻老虎。老虎跑到一座山下,背靠大山的角落在與人們搏鬥,沒有人敢接近它。 3、打虎的人看見馮婦來了,就十分熱情地前去迎接他,希望他來幫忙。馮婦看到這樣的情景,覺得不出手相助的話,眾人會有生命的危險,於是就捲起衣袖參加到打虎的隊伍中來。 4、馮婦的勇猛絲毫不減當年,經過一場激烈的搏鬥之後,老虎終於被馮婦打死了。對馮婦幫助打老虎這件事情,很多人都稱讚他是為民除害的大英雄,但也有人譏笑他不遵守自己的誓言,又重操舊業去打老虎。 後來人們常用它來比喻敵人依靠某種條件頑固抵抗,堅持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