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前小劇場的段子怎麼也都不講了
7
回覆列表
  • 1 # 文人草堂

    自古創業多磨難。

    老郭在德雲社(當時應該是相聲大會)開始的時候,必須得拼了命的說,玩兒了命的白話,才可能拉來一兩個觀眾,有時候,就算喊破嗓子,也未必能掙到一分錢。

    而且,那個時候,老郭也年輕,三十浪蕩歲,正是創作慾望最高的時候,生活的壓力,同行的排擠,金錢的渴望,一次次的打擊與失望,又一次次的滿懷憧憬與希望。

    所以,我們才能有幸看到,諸如《我要幸福》,《我本善良》,《你要高雅》等等,這些貼近生活的經典相聲作品。

    另外,相聲的歷史,充其量,也就兩百多年,說相聲的前輩名家,確實不少,可是掐手指頭數一數,也就幾十位傳承大家,每人能說多少段傳統作品?

    而且,在那個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年代,沒有紙墨,全靠口述,又能流傳多少段作品?

    不算之前,單就老郭自04、05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將近十五年,大大小小,上萬場的演出。你說你得有多少新段子,才夠充填進去啊?

    而且,最主要的一點,老郭已近天命之年,現在的他,就是一杆大旗,上臺露個臉,普及一下相聲知識,培養一些新的觀眾。

    至於創作創新,這些事情,應該,交給下邊的孩子們去做了。

    畢竟,德雲社的未來,應是“雲鶴九霄,龍騰四海”。

  • 2 # 超哥字繪畫

    在相聲界有一個名言“相聲是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面裝”。

    相聲分為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其中的“學”包羅永珍。從各省的地方方言再到各種戲曲,流行音樂,甚至是市井間的吆喝買賣,口技,雜藝等。

    你說的笑話,也算是“學”一種。

    從這個角度來講,相聲並沒有固定的語言形式。只要主題明確,構架完整,我們就認為是一段完整的相聲。

    如果把相聲比喻成一棵參天大樹,那麼笑料,包袱,網路段子就好比大樹上的枝杈,只是為了豐富相聲的層次結構,其根本肯定是有主題的。

    郭德綱說相聲那麼多年,傳統功底深厚,不可能忘記了主題。

    題主聽相聲時可能是沉寂在那些笑料裡邊,沒有注意到相關的主題。

    另外,郭德綱在說相聲時也分地點和場合。比如他在小劇場說時,大多以傳統段子為主,主要是為了適應老年人。

    而在電視臺時,用的網路流行語比較多,這也是主要考慮年輕的受眾。

    也正因為做到了這兩點,郭德綱的相聲才會老少咸宜,在網上流傳的這麼廣。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或者說缺點。那就是隨著網路發展,相聲的推陳出新必須加快。今天說一個新段子,明天就傳遍整個網路,後天就成了老段子。

    郭德綱的創作力跟不上流傳速度,也只能拿一些網路笑話湊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服上冰糖怎麼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