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舞歌暢想
-
2 # 格尚DIY生活頻道
這個問題可以逆向思考,我們30年前也沒有吃巧克力呢,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大多數人才吃上巧克力,不過,華人口味傳統,美食心態放眼全世界是老大心態,很多人並不喜歡巧克力的口味。寧願吃大白兔奶糖也不吃西方國家的巧克力。所以,30年後吃不到巧克力不是值得憂慮的問題。而且本人不相信都那時候會吃不到巧克力,只是想不想吃的問題,不是吃不到的問題,20年前就有西方媒體說地球石油只能用30年,現在呢,是以環境汙染為由限制油車,而非石油枯竭的原因。
英國媒體說的是全球氣候變暖,生產巧克力原料的可可樹在將來很難存活,原因是這些可可樹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目前只有在非洲的象牙海岸和迦納兩國最適合種植,因,這兩國的全球可可原料提供量佔60%,糟糕的是,其它地區氣候條件不適合種植可可樹。萬一這兩個國家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可可樹沒有了,那麼製作巧克力的可可就稀缺了,巧克力就吃不到了。以上就是英國媒體的巧克力憂慮症的邏輯。
以西方人的貪婪本性,為了滿足慾望,製作新產品的智慧總在挖掘中,萬一真沒了可可樹而沒有巧克力吃,不必過多憂慮,生活在繼續,情人節也要繼續過,也會有更浪漫的事出現的。
洗洗睡吧,明天的油價比巧克力更重要。
-
3 # 小馬過EXCEL
不知道做巧克力的公司有沒有去證實這個訊息的可能性,如果是真的,是不是該考慮轉型了。
該計劃一下30年計劃了。如果想做百年品牌的話。
-
4 # 一諾傾情641
看到這個問題,我陷入了深思。
說起巧克力,我與它的故事有很多。
第一次吃巧克力,是高中一個暗戀我的男生送的,每週送一盒,滿滿的24顆,一個心形禮盒裝著。我揹回家和我媽媽一起品嚐,她很愛吃,我同樣覺得那種絲滑香醇的口感聽人嚮往,我也知道了巧克力代表的是愛情。
所以往後的每一次吃巧克力,都會有滿滿的幸福感,心情不好的時候吃上一粒,陰雲密佈的心情頓時重見天日。
後來,聽說吃巧克力會變胖,就很少吃了。
直至現在,幾經記不起多久沒有品嚐過巧克力的味道了。
乍一聽到30年後會再也吃不到巧克力,我還是莫名難受的。不過到了那會,應該會有比巧克力更好吃更能給人幸福感的食品代替它。
-
5 # 一粒紅塵Apan
1、資源匱乏,環境天氣等可能都會影響原材料的種植。
2、過度的資源掠取。
3、新事物代替舊事物,自然的輪換等。
這些都是有可能影響到的。
回覆列表
人類生產的食品不斷更新換代,再好的產品也會經歷倒閉,30年後不是你吃不到巧克力,而是巧克力真的沒人得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