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arry數

    紀律嚴明的部隊才是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有高度的執行力,在戰場上才會震懾對手。

    就比如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解放上海時,高度執行黨中央的不驚擾老百姓的政策,寧可睡大街,也要堅決遵守紀律。

    這樣的部隊怎能不受愛戴。

  • 2 # 大衛思想

    這個不用說,是必須的,軍隊是強力機關,必須只能聽到 ̄個聲音,沒有強制就沒有戰鬥力。在《孫子兵法》中屢屢提及。例如二戰時的德國國防軍,靠的也是嚴明的紀律。

  • 3 # 這些歷史要讀

    “將不下令,兵不卸甲”這句話,形容的是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這樣的軍隊往往能做到將帥和士兵的意志高度一致,從而迸發出極為強悍的戰鬥力。

    不過,這樣的一支軍隊,在古代卻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如此紀律嚴明的軍隊,無疑是國家(朝廷)所能倚重的軍事力量,是保家衛國、震懾異邦的利器。但是,思想高度一致的軍隊,在帶來巨大戰鬥力的同時,也容易形成割據,甚至引起反叛。

    “將不下令,兵不卸甲”,當一支軍隊將這發揮到極致之時,往往就造成在軍中,統帥的將令遠比朝廷的號令有效。最後,統帥無疑成了軍隊的意志所在,使得士兵只知有統帥而不知有朝廷。如果統帥是忠臣,是良將,那麼這支軍隊就是保家衛國,保境安民的軍隊,那將是朝廷之幸,百姓之福。如岳家軍、戚家軍等。

    但如果統帥是驕橫跋扈之人,或是起了僭越之心,那麼這支軍隊則會是國家之害,朝廷之禍。這樣的例子往往更多,比如安史之亂及唐中後期的各地藩鎮、侯景之亂、陳橋之變等等。

    因此,歷代君王,對於軍隊的把控都是頭等大事。對軍事統帥的擁兵自重,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當一個將帥治軍,做到“將不下令,兵不卸甲”之時,往往也正是朝廷打壓甚至剷除他的時候了。

    在我看來,“將不下令,兵不卸甲”其實就是一把雙刃劍。對君主而言,往往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反而是不得不提防的事。

  • 4 # 中遼才狼

    這個是體現軍隊的執行力,在小股部隊和團以下規模的部隊裡,總來說是好事,可是凡事都有兩面性,一旦將軍級別的對部隊控制到這種地步,很難保證軍隊是不是變成了某些人的私人武裝,政變 封疆 分裂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我們採取了團以上(不含)主官,輪換制,和曾經的軍區對調,這樣解決了戰時基層部隊,官不知兵 兵不知官的問題,也不會讓 手握重兵的成為山大王,擁兵自重。

    軍事大國採取的 也有這樣的操作,文官牽制武官的這樣的色彩就輕些。正常的的大國也都有意 弱化軍官們在本國政治中的權利。五常都是如此,畢竟軍人 衝動的後果 通常更糟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目前有哪些國家開始提供5G商用服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