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眾星遊

    眾所周知 ,氧氣是由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所以,地球上氧氣的含量與植被的多少有著很大的關係。以前的氧氣含量高於現在,很明顯以前地球上的植被覆蓋率要高於現在,氧氣含量高會使得活在當時的動物體型都要大上不少,比如遠古時期的蜻蜓和現在的蜻蜓相比體型差距甚大。但是從某一時期開始,除了海洋裡個別的生物體型巨大,陸地上的大型生物銷聲匿跡,曾動輒幾十米高的動物基本滅絕,現在世界上陸上動物最大的大象也就幾米高,這種變化的源頭便是氧氣含量的改變,而這種改變的時間就要追溯到曾經一場席捲全球的災難。

    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讓稱霸了地球數億年之久的恐龍就此銷聲匿跡,同時伴隨著恐龍消失的,還有大量的植被,撞擊直接導致大量植物死亡,小行星撞擊後產生的塵埃佈滿了地球大氣,導致太Sunny無法直接照到地表,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再次大面積死亡,製造氧氣的植被減少了氧氣自然也就減少了,氧氣含量驟降之後,大型動物無法適應,加之食物不足,也就沒了蹤跡了。

    在那次事件後,植被經過漫長時間才堪堪恢復,沒了大型動物的威脅,各類小體型動物開始大量繁殖,動物與植物維持在一個平衡的水平,氧氣也維持在一定程度。在很長遠的時間裡,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

    人類出現後,情況開始改變。人類開始成為文明種族後,開始了對植被進行人為的破壞,特別是近代以來,對森林的破壞更為嚴重,一片片森林變成沙漠,植被減少了,氧氣也將減少,加上一些地質活動和氧氣逃逸外太空,氧氣正在慢慢減少,只不過這種減少是緩慢的,緩慢到我們很難察覺,但確實是在持續減少,為此,人類正在做著彌補,正在退耕還林,減少沙漠的蔓延,不過這種收益是緩慢的。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氧氣會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就算在減少,也是很慢的見,對於現在的動物來說,是可以慢慢適應的。現在在一些植被茂盛的地方,我們稱之為氧吧,比如江西井岡山就被稱之為天然氧吧,而一些熱帶雨林,更是被稱為地球之肺,比如亞馬遜雨林。

    人類已經適應了現在21%的氧氣含量,如果含量過高或者過低,對我們人類來說反而是壞事,登過高山的人就有體會,從海拔低的地方到海拔高的地方,就會出現缺氧現象,從海拔高的地方到海拔低的地方則會出現富氧現象。

    現在人類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地球的現狀,人類大肆破壞植被綠化,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氧含量,因此,地球今後的氧氣含量的高低與我們人類的活動有很大關係。

    以上回答屬個人觀點,如有失誤,還請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小麥如何科學運用拌種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