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oHuang188

    很多孩子在初中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上了高中之後,成績越來越差,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初中學法在高中失靈,不適應高中的學習

    高中功課難度、深度、廣度遠遠超過初中,高考難度遠大於中考;初中的課淺嘗輒止,高中的課需要深入探索;初中的課背誦記憶,高中的課重在思考;初中更多的是依賴老師,高中需要獨立學習;高中試題考查高階思維(分析、運用、建模、比較),初中試題考查初級思維(記憶,計算、表達)。學生進入高中後,一方面考試分數會顯著下降,另一方面會出現“勤奮失靈”、“刷題失靈”“記憶失靈”“方法失靈”現象,高中生需要重建學習模型和學習策略。

    對策: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快速適應高中學習。

    2、應試競爭在初中加劇的負面效應,上了高中猛然放鬆

    由於初三備考競爭愈演愈烈(當下中考的競爭烈度已高於高考,初三學生的備考壓力大於高三),學生進入高中,會形成階段性、報復性的學習動力喪失,學習目標模糊現象。這種對過度學習的反彈因人而異,或長或短,有的學生會放鬆幾個月,有的學生放鬆甚至長達一年。

    對策:及時制定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重建學習動力。很多孩子把升學當作了學習的最終目的,所以在升學之後,就會猛的放鬆;這個時候應該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學習是為了獲取力量,需要慢慢端正孩子的態度和動機。

    3、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沒有自己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小學初中的孩子,往往家長“盯”的比較多,天天看著,監督、檢查、訂正、簽字,家長做了很多工作。到了高中,老師不再要求家長做這些工作,課餘時間家長只是關注孩子有沒有老老實實地坐在書桌前,而不能去關注孩子到底做作業了嗎?作業質量如何?有沒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多學些知識、多做些難題?

    對策: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制定學習計劃!

    4、重點高中的學霸密度高於初中

    一條小池塘的大魚遊進大海,會發現自己只是條微不足道的蝦米。參照系變了,不能再套用過去的分數和排名對照新的參照系。此學霸對彼學霸,誰是真學霸?

    對策: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的壓力也是很大的,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不要讓孩子有過多的壓力。幫助孩子轉換心態,不看名次看分數,不看分數看進步,不比別人比自己,不比過去比未來。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首先要找到原因,然後對症下藥。不同的孩子,原因不一樣,也應該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 2 # 與子同航

    我們總是企圖活成別人腦海中想要的樣子,因為這樣才能滿足別人對自己的期待。你發現沒有,你在用外界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時候,這就是自己的“應該思維”。或許你會有疑問,難道我們不該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嗎?高要求是沒錯,因為我們要追求更好的自己,可我們應該關注這個標準是來自我們的內心,還是來自外部對我們的期待。衡量的標準不同,我們自身的行動就會有很大的偏差。我們小時候的教育,總是要教導我們努力,什麼頭懸梁錐刺股,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等等,可這只是表象。而真正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努力只是我們想做一件事情的副產品。

    繼續自黑自己,高中時候我自己的學習一點都不好,總結自己的原因,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造成的。同桌的成績經常全班第一,自己跟他坐同桌壓力真的很大,自己也想好好學習,所以就開始模仿他努力的樣子,跟他一起學習。他用已經使用過的A4紙裁剪成一半,用背面做草稿紙,經常用便籤紙寫上自己出錯的原因,這個習題冊被貼的花花綠綠的,十分有成就感。於是自己也開始照貓畫虎,只要同桌在學習,自己就學習,只要他休息,自己也休息,所有的一切都在模仿他努力的樣子。

    起初的感覺真的很好,因為自己真的十分努力,自己的書本也變成了花花綠綠,自己的筆記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知識點,所有的一切動作都在跟同桌同步。用現在的視角來審視當時的自己,其實自己就是一個愣頭青,因為自己有一種自我強迫的存在,就來自“我應該模仿別人努力”的應該思維。我在文章開頭說過,努力只是我們想做一件事的副產品,一個認真做事的人,會不自覺地進入心流狀態,會忘記身邊的人事物,忘記手邊的工具,甚至會忘記自己。就像我現在寫文章一樣,就處於這種心流狀態。

    此時我的想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把這篇文章寫完,把這件事情做成。這時候的努力,是一種自發流露出的狀態,並不需要刻意維持自己很努力的樣子。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高中時努力的自己,就是中了教育中經常提及的“努力學習”的毒害,因為那些成功的人士通常都十分努力,努力還有成功的可能,不努力就連成功的可能都沒有,不僅僅是我,很多人就中了努力的毒害,還是為了努力而努力,而並非真正的想做這件事。對於那個時候的自己,努力總是對的,因為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現在想想,真實的世界中,到處都充斥著這種應該思維的影子:遇到擇業問題專家出來告訴你應該怎樣選擇;戀愛高手告訴你應該如何贏得對方的好感;營銷公司告訴客戶怎樣做好營銷推廣。等等這些資訊都是在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我們主動的選擇權很多時候就會被這種應該所綁架,抑制住了自己情感的表達,別人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從眾效應就這樣應運而生。應該思維的本質,是別人的規則或者行動方式,替代了我們自發的行動方式。因為別人那樣做是對的,別人期待自己也這樣,所以就應該滿足別人期待的心理。

    再來看看自己,最後一直在模仿,從來沒超越,自己的學習成績並沒有提高,成績依舊不好。不會做的題雖然記錄下來,但依舊不會做,所以筆記本上才花花綠綠的;跟著同桌同步學習,自己認為時間熬夠了成績就會提高,可是同桌正在忘我的學習,而自己卻一直在觀察他學習的樣子。現在感覺自己就像在表演一種叫做“努力”的行為藝術,最恐怖的是自己不僅僅是受害者,在這種努力文化的毒害下,坑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我一直在應該思維的逼迫下表現自己,而並非自我真實狀態的流露。曾經的自己,真是對自己的虐待,而且這種虐待還不自知,努力文化背後的應該思維依舊在毒害很多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幫忙推薦一下配置,用什麼樣的顯示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