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婦女的妝飾,指女子在額上貼一梅花形的花子妝飾。《據太平御覽》援引《宋書》記載:“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臥於含章殿簷下,有梅花落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人競效之,曰梅花妝”。唐韓鄂《歲·華紀麗·人日梅花妝》裡也有記載。其式是在額上畫一圓點,或多瓣梅花狀,唐時很流行。
後來宮女們覺得額頭上裝飾幾朵梅花花瓣,更顯嬌俏,也學著在額頭上粘花瓣。這種妝就成了宮廷日妝。但臘梅不是四季都有,於是她們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貼在額上或者面頰上,叫做“梅花妝”。這種裝扮傳到民間,世間女子都學了起來,像《木蘭詩》中木蘭恢復女兒身後,“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花黃就是面部的貼花,又稱花鈿。
“梅花妝”後來有所發展,不只是黃色,還有紅色綠色;也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動物形,比如小鳥小魚小蝴蝶;材料也不只是金箔,還有紙片、玉片、乾花片、魚鱗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異錄》上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花子”就是貼花,把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塗上金粉,貼在額上,比金片更輕薄精緻。到宋代以後,女子漸漸不貼花鈿了,但後來只要形容豔妝或精緻的妝容,就用“梅花妝”一詞。
也有另一種說法,是武則天的男寵張宗昌(就是那個“桃花六郎”)跟上官婉兒兩人在武則天面前眉目傳情,被武則天看到了,就用小刀投擲上官婉兒,刺破了她額頭。後來武則天要在上官婉兒臉上用黥刑(黥面就是墨刑,用刺青刺字),上官婉兒求奚官居的刺字師用硃砂刺字,又求他把字改成梅花。刺字師憐憫她是個美人,所以在她額頭刺了一朵紅梅。上官婉兒回宮後宮女們都覺得她比以往更加美麗,所以紛紛效仿,又稱“紅梅妝”
是古婦女的妝飾,指女子在額上貼一梅花形的花子妝飾。《據太平御覽》援引《宋書》記載:“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臥於含章殿簷下,有梅花落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人競效之,曰梅花妝”。唐韓鄂《歲·華紀麗·人日梅花妝》裡也有記載。其式是在額上畫一圓點,或多瓣梅花狀,唐時很流行。
後來宮女們覺得額頭上裝飾幾朵梅花花瓣,更顯嬌俏,也學著在額頭上粘花瓣。這種妝就成了宮廷日妝。但臘梅不是四季都有,於是她們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貼在額上或者面頰上,叫做“梅花妝”。這種裝扮傳到民間,世間女子都學了起來,像《木蘭詩》中木蘭恢復女兒身後,“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花黃就是面部的貼花,又稱花鈿。
“梅花妝”後來有所發展,不只是黃色,還有紅色綠色;也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動物形,比如小鳥小魚小蝴蝶;材料也不只是金箔,還有紙片、玉片、乾花片、魚鱗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異錄》上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花子”就是貼花,把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塗上金粉,貼在額上,比金片更輕薄精緻。到宋代以後,女子漸漸不貼花鈿了,但後來只要形容豔妝或精緻的妝容,就用“梅花妝”一詞。
也有另一種說法,是武則天的男寵張宗昌(就是那個“桃花六郎”)跟上官婉兒兩人在武則天面前眉目傳情,被武則天看到了,就用小刀投擲上官婉兒,刺破了她額頭。後來武則天要在上官婉兒臉上用黥刑(黥面就是墨刑,用刺青刺字),上官婉兒求奚官居的刺字師用硃砂刺字,又求他把字改成梅花。刺字師憐憫她是個美人,所以在她額頭刺了一朵紅梅。上官婉兒回宮後宮女們都覺得她比以往更加美麗,所以紛紛效仿,又稱“紅梅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