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說《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還有《兒歌三百》,一百首,五十首怎麼見不到
18
回覆列表
  • 1 # 謝小樓

    五十首太少,我也沒見到過,不過一百首還是有的,如:

    不過,論普及度,顯然是《XX 三百首》的普及率要高得多。那麼,為什麼古詩詞精選集的取名大都是《XX 三百首》呢?那就要問《唐詩三百首》為什麼要取名《唐詩三百首》了,因為後面的《XX 三百首》,不過是因襲《唐詩三百首》而已。

    那麼,《唐詩三百首》為什麼要取名《唐詩三百首》呢?

    廢話,當然是因為《唐詩三百首》裡選了310首唐詩了,這個問題的實質應該是,為什麼《唐詩三百首》選了310首詩。

    先看編選《唐詩三百首》的孫洙(蘅塘退士)是怎麼說的:

    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五七言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這是孫洙在《唐詩三百首》上的題辭。題辭最後一句說,民間有諺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個《唐詩三百首》就是用來驗證這句話的。

    不過,朱自清先生對此有一番透徹的看法,他在《<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一文中說:

    引諺語一方面說明為什麼只選三百餘首。但編者顯然模仿“三百首”,《詩經》三百零五篇,連那有目無詩的篇算上,共三百一十一篇;本書三百一十首,決不是偶然巧合。編者是怕人笑他僭妄,所以不將這番意思說出。

    朱自清先生說,孫洙引諺語其實是障眼法,他編選唐詩310首,恰好跟《詩經》的篇數一致,顯然是對《詩經》的模仿。不過《詩經》是經,在古代讀書人的心目中地位無比崇高,孫洙怕別人笑他僭妄,僭妄的意思就是超越本分,妄為,所以他就引了一個諺語,將自己的意圖掩蓋過去了。

    除了以上兩種原因,孫洙之所以把篇目定為三百篇,應該也是考慮到了實用性的問題。金性堯先生在其《唐詩三百首新注》的前言中說:

    《全唐詩》共收四萬八千餘首,如果少於三百首,就難以使讀者得到“一臠全鼎”的滿足;多於三百首,則又嫌篇幅過大,驗證以達到普及的目的。

    故而,《唐詩三百首》將篇目定為310首,首先肯定是對《詩經》的模仿致敬,也有可能也受到了民間諺語的啟發,其中肯定也有對實用性的考慮。因《唐詩三百首》影響大,後來的《XX 三百首》也就因襲了這種選集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合金鋼高碳鋼優缺點比較及選用原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