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佛山下小醫生
-
2 # 羅民教授
這個問題存在一些概念性錯誤,此類患者並非是心臟不舒服,而是神經出現問題,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發生以下常見的症狀是心悸、胸痛、胸悶,胸憋、氣短,同時伴有失眠、煩躁、緊張、焦慮、情緒低落等。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由於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用,中樞神經功能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症狀。此外,過度勞累,體力活動過少,迴圈系統缺乏適當鍛鍊,以致稍有活動或少許勞累即不能適應,因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產生心臟神經官能症。
患者可能不是心臟神經官能症,兇手另有其“病”患者存在胸痛胸悶等異常症狀,然後到醫院做了一系列的檢查,例如:造影、心電圖、B超檢查、CT等,經過這些檢查後,均未發現有相關器質性疾患,也沒發現存在可能引起此類症狀的其他疾病(例如甲亢等)。這種情況下,醫生常常告訴患者這屬於心臟神經官能症。
但是在臨床上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可能,無法透過以上這些常見檢查尋找到病因,卻存在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的症狀和病灶,我們需要清晰一點:這種情況不只是心臟神經官能症,還有其他可能。
此類患者的病灶常見於頸、胸處,由於症狀和病灶位置天差地別,絕大多數醫生和患者都不會注意到這種可能,所以患者可能做了多種相關檢查,自認為檢查全面卻沒有發現問題,所以經常被誤診為心臟神經官能症,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實際上患者的所謂的心臟不舒服(胸悶、胸痛、心慌等),是因為患者頸胸部存在病變,壓迫神經,神經受壓會處於興奮狀態,在這個時候患者的血管會逐漸痙攣收縮,影響血液的正常流通,心肌缺少充足血液的灌注,就會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使患者和醫生髮生錯誤的認知。
心臟神經官能症有心臟疾病的症狀,而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的一類跟精神方面有關的疾病。
除了心臟方面的症狀還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
1.心慌
自覺心臟波動增強,常在緊張或疲勞的時候出現
2.呼吸困難
感覺胸悶、呼吸不暢,感覺空氣不夠需要吸氧。
3.心前區痛
與典型的心絞痛的區別是,部位不固定,疼痛與勞動無關,多發生在休息時,疼痛成針刺、刀割、牽扯樣。
4.自主神經紊亂症狀
主要表現為失眠、多夢、焦慮、頭暈、耳鳴、多汗等。
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