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蛋科夫斯基

    大概是在公園前三世紀,希臘天文學家厄拉多塞內斯(Eratosthenes),在夏至的時候觀測Sunny可以直射進深井底,知道了這時太Sunny照的方向。然後在距離這裡5000希臘古裡遠的與這裡在同一個子午線另一個地方,又到了夏至,測得此時太陽照射的方向夾角為7.2°。最終在當時計算出地球的半徑約為6340公里。

    而現代我們一般認為地球的半徑平均為6371公里。現代的測量技術較為精確,利用地球弧度,在多個點測量出距離,組成三角點,再利用經緯儀測量出內角度數然後求得地球半徑。

  • 2 # 松鼠老孫

    科學原理並不複雜,如今小學生都可以理解,就是最基礎的幾何學,圓周和圓弧。但關鍵是要知道它的前提假設(圓周),否則就算答案擺在面前,你還是看不懂。在我們的歷史上,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這就是一行、郭守敬等天文學家的事兒。

    在我們的科普書上,我們都聽說過,是唐朝和尚一行,透過大地測量工作,計算子午線長度。這裡有個詞語上有意無意的概念混淆。子午,就是南北,子午線也就是我們說的地理上的經線。可是,子午這個詞雖然古老,子午線,經線在中文裡卻是新詞兒。

    在《舊唐書》《新唐書》都記載,一行、南宮說在南北廣大疆域內測量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許多地方的日影長度(按中國天文學習慣,離八尺高表),而且還精確測量了中原地區各地之間的距離,還有北極出地高度,資料準確到了步數。經過資料處理之後,天文學家們處理資料得到:

    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極差一度半,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

    中國古代度數是把圓周分為365.25度,也就是說,把這裡一度(351裡80步)乘以365.25就是可以得到地球周長,除以2就是子午線(從北極點到南極的地表長度),若除以pi=3.14,就是地球直徑。且慢,且慢,其實這個計算需要一個前提,就是你得知道這是個“地球”。

    問題就在於唐朝的天文學家們,並不知道這是個地球,所以也就並沒有做這個簡單的乘法……

    在歷史上,比較準確的計算是由古希臘天文學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 274B.C.~194B.C.)完成的,這個時期相當於中國的秦漢之交(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古希臘天文學家們自從畢達哥拉斯之後,就知道了“地球”這個概念,從而試圖計算大小。埃拉托色尼發現兩地夏至日時影子(一地有影子,一地沒有影子即北迴歸線上),根據影子夾角,和兩地南北距離,極其巧妙地計算出來了地球周長。這個方法,實際上一行也完全可以用到。但是,因為一行不知道“地球”是圓的,所以功虧一簣,令人惋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夏夜無眠蛙聲急,如何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