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寶藏

    進入夏季之後,中國大部分割槽域進入多雨模式。

    這是有地理學依據的,中國大部分割槽域位於東亞季風區,受夏季太平洋暖溼氣流的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降水年際變化和年內變化很明顯。

    而在最近幾年,城市內澇的問題逐漸受到世人的關注。

    夏天一下大雨,不少城市就出現積水現象。

    本年7月初,四川成都連續遭受暴雨,城區多處積水,市民出行困難。

    幾乎同時,江蘇南京也開啟“看海”模式,強降雨致使城區內多處積水嚴重,致使部分路段交通癱瘓。

    而在之前的6月初,廣州受“艾雲尼”颱風影響,市內11區40餘片區出現城市內澇災害,其中內澇積水引起市民觸電致死的傷害性事件,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城市內澇問題成為市民生活必須重視的問題了。

    比較受認可的關於城市內澇的定義,是指由於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而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

    由此可知,城市內澇的關鍵因素有兩個:

    一是強降水或連續降水

    二是城市排水能力不足

    首先,連續強降雨,這是大陸性季風氣候的特徵,自古以來皆是如此,最近有學者言氣候異常,全球變暖。這些變化可能會對降水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是總體來說,降水集中這些現象屬於自然現象。

    而城市排水能力,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

    由於中國城市化程序的加速,中國現在城鎮化水平已接近百分之六十,將近一多半的人口,都聚集在城市中。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產生不小的壓力,特別是排水系統,因為是在地下,並沒有表面的高樓大廈受世人關注,因此容易被忽略。

    然而天降大水,最考驗的就是這些地下工程。

    地面大面積硬化,城市建設侵佔河道和溼地,排水系統老化、標準低,等等因素,都是造成城市內澇的重要因素。

    每到市民望水興嘆時,就會想起兩個不擔心水患的城市:

    一是江西贛州的福壽溝古代排水系統。

    福壽溝是位於江西贛州的一處北宋地下水利工程,由數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專家劉彝主持,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統。也是久經時間考驗的很好用的排水系統。

    二是青島的近代排水系統。

    德華人修建的青島排水系統也是備受華人讚譽的城市排水工程,雖然流傳過程中不免有些誇大其效果的成分,但是可以說是近代工程手段建設城市排水體系的一個代表。

    古人利用地形地勢的智慧,結合近現代的工程技術,再加上現代的資訊手段,預測降水集中區,提前做好預警,這些都是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可行手段。

    同時還需要吸取教訓,永遠不要小看自然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升級後的全新宋MAX,對比銷量常青樹寶駿730CVT版,還有勝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