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閱軒愛讀書屋

    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是比較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快樂和興趣當中學到知識,這樣學習效率高身心也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現實情況是很多小孩感覺是在被迫學習,學的很痛苦,所以這種教育方式對於教育者有很高的要求和考驗。

    當然很多時候也和家庭教育有關,家校共同配合教育引導好孩子很重要,家長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師做好引導工作很重要,不要把學習成績看的太重,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培養好,學習自然會上去。

    多陪孩子閱讀,感受讀書的樂趣,做好孩子的榜樣,共同進步,相信孩子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心態,一定會在快樂中學習,也會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

  • 2 # 步蘭香407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互動過程,那麼,教師如何靈活機動地展開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一種值得探討的科目。“寓教於樂“怎麼才能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又起到什麼作用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八三年的時候,我們學校一位教歷史課的老師休產假,學校又找不臨時代這門功課的老師,學校領導找到我,說文史不分家,你能幫幫忙應付一段時間,學校給你加補助,我說補助我不要,那就幫忙代一段課吧,不能看著學生不上課。我拿過教科書,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心中有底了,我把每章節的要點提出來,按內容分門別類編成小故事,上課的時候,按照章節,課時,把我偏排的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同學們一聽我講故事,都打起了精神,聽得津津有味,故事講完了,然後讓同學們開啟書本,把本節課的內容閱讀一遍,同學們議論紛紛,都說,這節課真的學進去了。以前的老師照本宣科,同學們聽看聽著就進入了夢鄉。我因勢利導,出了幾個題目,讓同學們討論,大家討論得可熱烈了,這樣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杜絕了苦燥乏味的教師一言堂。為了幫助同學們記歷史朝代,我編寫了歷史朝代歌謠。如,

    唐堯,虞舜,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休。

    漢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文字,表音表義非常確切,詞彙特別豐富,每個詞語都充滿了靈性。我鍾愛自己國家的語言文字。但是有些漢字比較難寫難記。教學中我把這些漢字編成口訣,方便記憶,區分。例如戶椏不蠹的蠹字把它編成,“一中頭,寶蓋腰,石頭底下兩蟲叫。“再如已已己三個形似字,把它們編成,堵已,不堵己,半口就唸已。教學語法時,劃句子成份,我也編成口訣,如主,謂,賓,定,狀,補,主幹枝葉理清楚,主要成分主,謂,賓,附加成分,定狀補,定“的“,“地“狀,“得”後補。這樣同學方便記憶,在愉悅中學習,不正體現了“寓教於樂“嗎?這是自己的一點體會,見識初淺,請各位老師雅正,諒解!

  • 3 # 大多山的日月

    【寓教於樂】寓教於樂是一個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實際生活中,不少家長卻難以做到這一點。他們或寓教於“罵”,或寓教於“打”。孩子在這種打罵式的教育中,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可怕的是,這些家長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一味歸咎於孩子不聽話。

      兒子五歲時,妻子看到不少與兒子同齡的小朋友都能背出不少的唐詩,非常著急,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趕忙去書店買回厚厚的《少兒唐詩三百首》,強迫兒子每天背一首。開始,兒子還較配合,勉勉強強能完成“任務”。但沒過多久,單調枯燥的死記硬背讓兒子失去了耐心和興趣,小傢伙鬧起了“罷工”。

    我也感覺到如此硬逼著兒子背詩,不但達不到我們預期的效果,而且還有可能讓兒子對今後所有的學習都產生畏懼厭惡心理。於是,我及時調整了教育方式,不再要求兒子盲目地死記硬背。針對兒子從小就喜歡畫畫的特點,對於每首古詩,我都首先一句一句地給兒子講解其意思,兒子則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給詩配畫。就這樣,讓兒子在自己感興趣的畫畫中慢慢體會詩的意境,極大地調動了他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到一年的時間,小傢伙已經能熟練背出100多首古詩!

    寓教於樂是教育的一種較高境界,願每個家長都積極向這種境界靠攏,真正讓孩子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後悔去的地方是哪裡?為什麼後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