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為元明之際著名道士,活動時期約由元延皊(1314~1320)年間到明永樂十
五年(1417)。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據《明史·張三丰傳》載稱,他“名
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在各種張三丰的傳
記或有關他的材料裡,還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豐遯老、通、玄一、君實、居
寶、昆陽、保和容忍三豐子、喇闥、邋遢張仙人、?蹋仙等諸多名號。史稱張三丰身材
魁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可數日一食,
也可數日不食。讀書過目不忘,漫遊天下,行蹤莫測。曾遊武當山,預言武當山異日必
大興。張三丰與其徒在武當山披荊斬棘,創草廬以修道,不久又離武當山雲遊四方。明
太祖朱元璋晚年身有疾患,欲求張三丰合仙藥,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人四處尋
訪無著。其間又派張宇初等尋訪,皆無結果。永樂五年(1407),明成祖朱棣即位不久,
遣給事中胡瀅帶人攜璽書,尋訪十年,終不得見。
張三丰一生行蹤不定,不慕榮利,遁世清修,聲望彌高。
據張三丰自述,他曾任中山博陵縣(今河北定縣境)令,後棄官出家為全真道士,
曾於終南山遇火龍真人傳以丹訣,赴武當修煉多年,後居陝西寶雞金臺觀,不久入四川
見蜀獻王朱椿,後復入武當,雲遊襄漢,……
據《三豐全書·道派》記載,張三丰弟子中,有曾助朱元璋軍餉的秦淮富戶沈萬三,
沈傳其婿餘十舍及富戶陸德原等,為居家道士。武當山全真道士丘玄清,洪武初師張三
豐,後被明太祖召至京師,任太常卿,封三代,成為明代全真道士中最榮貴者。武當道
士盧秋雲、周真得、劉古泉、楊善登,同師張三丰,被稱為“太和四仙”。淮安人王宗
道亦師事張三丰,後封為“圓德真人”。
明英宗於天順三年(1459),封張三丰為“通微顯化真人”。憲宗於成化二十二年
(1486),封為“韜光尚志真仙”。
世宗於嘉靖四十二年(1563),封為“清虛元妙真君”。天啟三年(1623),嘉宗
稱張三丰降壇顯靈,加封為“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明代帝王的慕求與褒封,道門
的神化,使張三丰的神仙傳說歷久不衰,託稱曾遇張三丰傳道之說,直到清代仍時有所
聞。
張三丰的著述,《明史·文翰類》著錄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訣》各一卷。清雍
正元年(1723),汪錫齡以所見張三丰丹經二卷,詩文若干篇,附張三丰“顯跡”三十
餘條,輯成《三豐祖師全集》。道光年間,李西月據汪氏殘本補輯,編成《張三丰先生
全書》八卷。
張三丰為元明之際著名道士,活動時期約由元延皊(1314~1320)年間到明永樂十
五年(1417)。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據《明史·張三丰傳》載稱,他“名
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在各種張三丰的傳
記或有關他的材料裡,還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豐遯老、通、玄一、君實、居
寶、昆陽、保和容忍三豐子、喇闥、邋遢張仙人、?蹋仙等諸多名號。史稱張三丰身材
魁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可數日一食,
也可數日不食。讀書過目不忘,漫遊天下,行蹤莫測。曾遊武當山,預言武當山異日必
大興。張三丰與其徒在武當山披荊斬棘,創草廬以修道,不久又離武當山雲遊四方。明
太祖朱元璋晚年身有疾患,欲求張三丰合仙藥,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人四處尋
訪無著。其間又派張宇初等尋訪,皆無結果。永樂五年(1407),明成祖朱棣即位不久,
遣給事中胡瀅帶人攜璽書,尋訪十年,終不得見。
張三丰一生行蹤不定,不慕榮利,遁世清修,聲望彌高。
據張三丰自述,他曾任中山博陵縣(今河北定縣境)令,後棄官出家為全真道士,
曾於終南山遇火龍真人傳以丹訣,赴武當修煉多年,後居陝西寶雞金臺觀,不久入四川
見蜀獻王朱椿,後復入武當,雲遊襄漢,……
據《三豐全書·道派》記載,張三丰弟子中,有曾助朱元璋軍餉的秦淮富戶沈萬三,
沈傳其婿餘十舍及富戶陸德原等,為居家道士。武當山全真道士丘玄清,洪武初師張三
豐,後被明太祖召至京師,任太常卿,封三代,成為明代全真道士中最榮貴者。武當道
士盧秋雲、周真得、劉古泉、楊善登,同師張三丰,被稱為“太和四仙”。淮安人王宗
道亦師事張三丰,後封為“圓德真人”。
明英宗於天順三年(1459),封張三丰為“通微顯化真人”。憲宗於成化二十二年
(1486),封為“韜光尚志真仙”。
世宗於嘉靖四十二年(1563),封為“清虛元妙真君”。天啟三年(1623),嘉宗
稱張三丰降壇顯靈,加封為“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明代帝王的慕求與褒封,道門
的神化,使張三丰的神仙傳說歷久不衰,託稱曾遇張三丰傳道之說,直到清代仍時有所
聞。
張三丰的著述,《明史·文翰類》著錄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訣》各一卷。清雍
正元年(1723),汪錫齡以所見張三丰丹經二卷,詩文若干篇,附張三丰“顯跡”三十
餘條,輯成《三豐祖師全集》。道光年間,李西月據汪氏殘本補輯,編成《張三丰先生
全書》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