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14945238035

    血液從機體抽出到體外時,血液很快凝固成塊。這一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化學連鎖反應,需要有一系列的物質(凝血因子)參與的。血液凝固的過程就是使溶膠狀態的纖維蛋白原轉變成凝膠狀態的纖維蛋白,網住血細胞,形成血塊。

    按國際命名法,將參與血液凝固過程的凝血因子按發現時間的先後次序,以羅馬數字統一命名,作為國際上通用的名稱,從因子Ⅰ到Ⅻ。其中因子Ⅵ是因子Ⅴ的啟用物,不是一個獨立的凝血因子,已被取消。故目前凝血因子實際只有12個,其中,除因子Ⅳ為Ca2+外,其餘都是蛋白質。因子Ⅲ由組織細胞產生,存在於細胞組織中,故亦稱為組織因子。其餘因子均存在於血漿中,它們大多數是在肝臟內合成的。

    目前可將血液凝固過程分為三個主要步驟,它們的相互關係如下:

    (一)凝血酶原啟用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啟用物不是一種單純物質,而是一組複合物,形成後,第二步,第三步就相繼完成,血液也就凝固了。

    (二)凝血酶原轉變為凝血酶

    凝血酶原無活性,在Ca2+與凝血酶原啟用物的作用下,使其轉變為凝血酶。凝血酶除能催化纖維蛋白形成外,尚能促進血小板磷脂的釋放以及增強因子Ⅷ與因子Ⅴ的活性,即有正反饋的作用,促使血凝過程加速,此外,它還能啟用因子Ⅷ成Ⅷa

    (三)血漿纖維蛋白生成階段

    凝血酶和Ca2+促使血漿纖維蛋白原形成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是一種二聚體蛋白質,在血漿中呈溶解狀態。凝血酶將其水解為單體,然後各單體之間以氫鍵聯絡,聚合在一起成為多聚體。此多聚體不穩定,在Ca2+的參與下因子Ⅷa催化多聚體中的單體,使之相互反應形成共價鍵。這樣的纖維蛋白多聚體才是穩定的,並呈不溶解狀態。它們相互連線,以蛋白質細絲縱橫交錯織成網狀,將各種血細胞網羅其中,形成血塊。

    在室溫下,液體環境中的HIV可以存活15天,被HIV汙染的物品至少在3天內有傳染性。近年來,一些研究機構證明,離體血液中HIV病毒的存活時間決定於離體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乾的情況下,即使在室溫中放置96小時,仍然具有活力。即使是針尖大小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鮮的淋巴細胞,艾滋病毒仍可在其中不斷複製,仍可以傳播。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經過自然乾涸2小時後,活力才喪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乾涸2-4小時,一旦放入培養液中,遇到淋巴細胞,仍然可以進入其中,繼續複製。所以,含有HIV的離體血液可以造成感染。但是HIV非常脆弱,液體中的HIV加熱到56度10分鐘即可滅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滅活;37度時,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爾馬林、35%異丙醇、0.5%來蘇水和0.3%過氧化氫等消毒劑處理10分鐘,即可滅活HIV。

    血液離開人體,即使不接觸空氣,一樣凝固。筷子下面的血液會凝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工作態度不好用什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