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吃山藥女吃藕”,山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鈣、磷等的營養成分,還有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有抗腫瘤、抗病毒、抗衰老的作用。
今天我就和大家說道說道山藥種植技術。
今天關於山藥種植技術的說道就到這裡了。
俗話說“男吃山藥女吃藕”,山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鈣、磷等的營養成分,還有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有抗腫瘤、抗病毒、抗衰老的作用。
今天我就和大家說道說道山藥種植技術。
種植時間:因不同地區氣候條件差異很大,所以種植時間也不同,但有個統一標準就是氣溫回升到12℃以上,地溫穩定在10℃以上,只要滿足這個條件就可以種植了。地塊選地 :山藥對土壤的要求很高,對地塊的要求是土層深厚、土壤肥力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沙壤土。開溝埋管:土壤解凍後,挖溝寬30~40公分、深50~60公分的溝、間距60公分。挖好後將套管按30公分的距離均勻的擺放好,要將切口一端朝上,然後填土15公分,邊踩邊將套管按60°角的斜度排成一排,上端保持平齊並高出地面10公分,接著繼續填土10~15公分,踩實後再填一半熟土,記住這次不用踩,不要踏踩 ,然後將剩下的土和腐熟的農家肥混合(一畝地4000-4500公斤),最後一起填入。作畦:畦的寬度為寬1.4~1.5米,兩行山藥一個平畦。另外要做好記號,在畦的兩端和套管的位置上做標記,方便播種。選種催芽:選的種頂芽要飽滿、塊莖要粗壯、瘤塊要稀少、沒有病蟲害、沒有腐爛、沒有受凍、重量在150克左右。種前15~20天,放在25~28℃的環境中培沙3~5公分進行催芽,幼芽從沙中露出時就可以播種了。播種:沿標記用鋤頭開深8~10釐米的溝找到套管,把種薯水平的擺在套管切口的上方,接著澆水,等水滲完後先覆蓋一層溼土再蓋一層乾土,等水自然浸透乾土後,最後用乾土把溝填平。中耕:播種後一般中耕1~2次,出苗後淺中耕2~3次。澆水:山藥長到1m左右時需要澆第一次水,這次澆水水量宜要小,第二次澆水在7~10天后,之後根據土壤墒情澆水,要保持土壤見幹見溼的狀態。追肥:第一次追肥一般在第二次澆水時進行,一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山藥豆開始膨大時追第二次肥,每畝硫酸鉀複合肥30公斤左右,第三次追肥在個別山藥豆開始脫落時進行,每畝硫酸鉀複合肥20公斤左右。搭架:山藥的莖蔓長到30cm左右時搭架,架的高度1.5~2.0m,搭好後將莖蔓引到架上。收穫:當山藥的莖葉枯死時開始採收。採收時將架和乾枯的莖清理掉,接著從山藥溝的一側開始挖土,一直挖到套管全部露出,然後將山藥和套管取下來,最後將套管開啟取出山藥就好了。今天關於山藥種植技術的說道就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