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關係。
聖誕節狂歡夜的習俗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遠遠早於八國聯軍侵華,所以這兩者沒有任何關係的。
聖誕節的由來: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
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傳統節日,也是許多西方國家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每年此時,歡快的聖誕歌在大街小巷飄揚,商場裡流光溢彩,琳琅滿目,到處瀰漫著溫馨歡樂的氣息。孩子們在甜美的夢鄉中,盼望著聖誕老人從天而降,帶來夢寐以求的禮物。
擴充套件資料
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Epiphany),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透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那路拉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
後歷史學家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曆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
經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伴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那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12月25日本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
這一天又是羅馬曆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基於此原因,羅馬教會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
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
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聖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
沒有關係。
聖誕節狂歡夜的習俗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遠遠早於八國聯軍侵華,所以這兩者沒有任何關係的。
聖誕節的由來: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
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傳統節日,也是許多西方國家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每年此時,歡快的聖誕歌在大街小巷飄揚,商場裡流光溢彩,琳琅滿目,到處瀰漫著溫馨歡樂的氣息。孩子們在甜美的夢鄉中,盼望著聖誕老人從天而降,帶來夢寐以求的禮物。
擴充套件資料
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Epiphany),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透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那路拉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
後歷史學家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曆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
經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伴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那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12月25日本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
這一天又是羅馬曆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基於此原因,羅馬教會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
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
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聖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