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藥師

    這話不假,尤其是在山區和農村,只要能叫得上來名字的草多少都有一些藥效,雖然未入《中國藥典》但好多在《中藥志》《中藥大辭典》等古書都有記載,而且現在好多省份和地區都根據本地區的中藥材的分佈和應用歷史編訂了適用於本省或本地區《中藥材炮製規範》或《中藥材標準》。而且,國家鼓勵各地加強中藥材標準的管理和實施。

    草的種類很多,毋庸置疑。“識者是寶,不識是草”也非常有道理。像農村裡人見人恨的馬齒莧,俗稱“馬生菜”,可是入了藥典的中藥,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的良藥。一到了夏秋季節,遍地是,而且生命力頑強,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光是鋤下來還不行,還得扔到地邊,否則還會繼續紮根生長。有識貨的,到了這個季節就到田間地頭撿拾,晾曬乾,然後賣給藥商。勤快的,光是這一種,一個季節就可以收入大幾千塊錢,而且除了需要體力以外,都是純利潤。一般撿拾這些的都是藥材集散地周圍的村民,因為有人收就有人做。其他還有野生的金銀花、蒲公英、車前草、龍葵、鐵蒿、蒼耳子等等,只要你認識,就可以收集起來曬好了賣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力物力的提升,中草藥的價格也在逐年上漲,當然一些常用的大大宗藥材,一般價格比較穩定。至於值錢,不僅和需要時有關係,也和產出有關係。例如2004年非典的時候,金銀花、板藍根的價格飛漲,尤其是金銀花,一夜之間從幾十塊錢1公斤漲到三四百元1公斤,當時好多人因此一夜暴富,像安國,一夜之間多了好多百萬富翁。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種藥材,去年價格好,今年跟風種的可能就多,而市場需求量有限,想賣出去就會打價格戰,價格就會降下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種藥材本來產量穩定,基本滿足需求,突然一年某些主要產地遭遇了自然災害,那麼這種藥材的產量銳減,不能滿足需求,有貨的就會太高價格,價格就會上漲。所以,中藥材的價格是最不穩定的。

    所以,做藥材生意也好,種植藥材也好,撿拾野生藥材也好,也講求天時地利,都要有審時度勢的經濟頭腦。一念發,一念賠,時有發生。當然,撿拾野生藥材的可能只是浪費點汗水,因為本身發的也是小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施肥是晴天好還是雨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