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合媽媽讀心理
    1、當孩子尋求父母幫助的時候,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

    01、有的父母認為,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一定不能出手幫忙,而是讓孩子獨立完成,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02、有的父母則無法忍受孩子求助的目光,或者無法忍受孩子做事太慢的焦慮,而選擇替孩子包辦代勞。

    2、其實,以上兩種做法都不是很合理。

    第一種做法雖然有助於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但是孩子也從中學到了“無情”,那就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不會出手幫忙。極有可能產生的後果是,當父母需要孩子幫助的時候,孩子只會袖手旁觀,因為父母就是這樣對待他,並且教育他的。

    第二種做法則屬於對孩子的“過度干預”,非常不利於孩子的長期發展,這樣做等於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與鍛鍊的機會,會讓孩子變得懶惰與依賴,也會讓孩子喪失獨立意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呢?

    做孩子的“腳手架”,即在不越俎代庖的基礎上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有分寸的支援與幫助。

    意思是說,具體的事情還是要由孩子來獨立完成,父母的幫助只是起到輔助功能的作用。

    操作關鍵詞:分解。

    當孩子請求我們幫忙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後退一步,仔細地分析一下這件事情可以分解成幾個部分,哪些部分是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哪些部分是需要我們提供幫助的,然後再具體面對與處理。

    事例:

    假期來了,孩子需要制定一個假期計劃,作為父母,不能因為擔心孩子無法制定合理、完美的計劃而盲目代勞,假期計劃應該以孩子為主來制定。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制定的計劃確實漏掉了一些重要的事情,那麼,可以及時提醒他:“還有……也是假期必須做的事情吧,你是不是也該納入到計劃裡?”

    我們沒有直接替孩子制定計劃,卻又對某個重要的部分,適時提供了必要的幫助,充分發揮了“腳手架”的作用,如此,孩子就能學會如何有條理地做計劃,另外,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孩子可能更樂於實施自己制定的計劃,而不是父母幫他制定的計劃。

    綜上所述,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既不能盲目提供幫助,又不能視而不見,而是應該先停頓一下,做個簡要分析,再選擇某個必要的部分提供有分寸的幫助,發揮“腳手架”的作用,才是真正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做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們。真心求鹿晗和吳世勳感人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