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哈關愛

    陶淵明的五個兒子:1、陶儼。2、陶俟。3、陶份。4、陶佚。5、陶佟。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擴充套件資料:宗白華在《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一文中說道:“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不錯,那是一個分裂對峙的時代,士族和庶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被按門第區別,豪門士族控制了國家的絕大部分,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那也是一個天下才子被壓抑的時代,士族透過其權力來控制國家的人才選舉,門第的高低已取代舉孝廉成為官吏進身的正途,使出身寒門的知識分子壯志難酬或根本沒有施展才能的餘地。然而,那個時代卻孕育了一位風流名士——陶淵明。就如錢鍾書所認為的,在《五柳先生傳》中,“不”字為一篇眼目。從那九個以活潑靈巧的文字貫穿起來的“不”字,我看到了陶淵明和他輕靈飄逸的個性。“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他不用“我”交代姓名籍貫和一生事蹟的無限風光,而託名於屋旁的五棵柳樹,顯示了他一反“門閥制度”的脫俗。他總是“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因為他心靜氣閒,對名利毫無追求。他喜好讀書,而且是隨性的,所以“好讀書,不求甚解”。他“性嗜酒”,但“家貧不能常得”,一旦有機會痛飲,他便率真豪放地“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不因貧奪志,所以儘管“環堵蕭然,不敝風日”,他還“常著文章自娛”,進而培養出“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種卓爾不群的性格。讀了《五柳先生傳》,我捫心叩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是聲勢顯赫的官位?是功名利祿的榮耀?還是花花綠綠的鈔票?如果把人生比喻為一張白紙,你會用思維的筆畫上什麼呢?是用粗肥瘦短的線條堆砌成七零八亂、不帶任何意義的自定義式抽象畫?還是什麼也不畫,把筆擱在一旁坦坦蕩蕩地說:“讓它空白吧!”好一句率直的“讓它空白吧”!由於受到家庭的影響,陶淵明自小就懷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門閥士族早就壟斷了官場,他的祖父和父親也只做得個小官,到他的時代家世早就沒落了。29歲出仕的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山丘”,並對紛紛擾擾的官場以及鑽營取巧和逢迎世俗的小人感到厭倦。儘管“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他卻生在那“八表同昏,平陸成江”的亂世,只能自嘆“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從《五柳先生傳》看陶淵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琦被點名批評後,39歲斯科拉決定繼續征戰奧運,馬健發文攤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