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溯歷史傳奇
-
2 # 影視中轉箱
在 《康熙王朝》電視劇第35集中,施琅透過多日的風向觀察,最終喝了一口海水得知了南風正在兩百里外,那麼他終究是如何做出這樣的判斷呢?要想知道緣由,其實不難!
施琅之所以被稱為海霹靂,是因為他之前在臺灣水師當過十五年的統領,深知海戰。他不僅知道如何操練士兵進行海上作戰,同時因為常年與海為伴,他深知海中其道!
在第34集中, 姚啟聖想要提前完成康熙皇帝下達的指標,想於四月中旬進攻臺灣。但施琅深知,四月的風向並不利於作戰,應該推遲到六月以後。為什麼他如此自信?因為這是他透過多年海戰得來的經驗!
要想知道施琅是如何知道風向會改變的,就要知道先得知這口海水中喝出了那些化學元素和地理知識,喝上一口海水就能說出風向和風速,真不虧為“海霹靂”啊!《大唐西域記·劫比羅伐窣堵國》記載:有大石柱,上作馬像, 無憂王之所建也。後為惡龍霹靂,其柱中折仆地。”
其意為:古有大石柱,上半身修築成馬的形狀,意為天馬騰空,此柱子為無憂王建造的,後來被惡龍霹靂後斷裂倒塌。
顧名思義,施琅被稱為海霹靂,寓意其在海上如同霹靂一般,素有得施琅者海上暢行無阻,得海(天)下。
那麼施琅僅僅是喝了一口海水是怎麼得知風向和風速的呢?岸上有“風車”,施琅為何親自站在海邊以喝海水來提前判定風向呢?海霹靂施琅之所不等風向到達海岸之後,以風車的方向改變來確定風向的來臨,只因為康熙下了一道嚴旨,最主要的是康熙想在明孝陵前親自宣佈臺灣收復,以彰顯大明更勝大清,為的是想證明自己是繼往開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人。
因為聖旨在頭,施琅不得不憑藉自己多年的水師經驗提前判定風向的到來,他整日整夜的站在海邊嘗試水的溫度和鹽水的鹹度來判定風向的動態,那麼問題來了,水的溫度和鹽的鹹度和風向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其一,海水的溫度表明瞭風向正在改變的動態,又稱信風帶,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帶動寒暖流的的流向,由於南北半球的原因,風向到達一定的時間就會轉向。
其二,海水的鹹濃度和風向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也是有鹹淡關係的,再根據當地的降雨量和天氣雨水的蒸發量來判定海水的鹹淡度。
以上兩種情況也是施琅都具備的水師經驗,這也是姚啟聖想康熙舉薦施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待風向來臨之時,更有利於大清水師進攻,因為雙方都知道水上作戰風向為帆,弓箭火炮為輔,一旦船隻被炮火擊中,煙霧和火勢都是由風向決定,所以一個精英級別的水師都督,能夠提前預測風向才是他才能的展現。
海霹靂施琅不負眾望,在與姚啟聖的文武強強聯合下,一舉攻下臺灣,完成了康熙下達的死命令,使得康熙在明孝陵前,趾高氣揚,揚名立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