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造作的楚狂人

    無為政治對應的是集權管制。漢代以前是以法家治國的秦代。秦的法律系統非常發達,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規定也非常細緻。

    秦末漢初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天下苦秦久矣。就是被這些法律制度給鬧的。

    農業實際上非常脆弱,而農民最希望的就是安定的環境,不要搞一些亂七八糟的規定。

    其實不僅是農民,也不僅是古代,現代社會人們也很希望政府的管制不要太嚴。

    而國家也總是要搞改革,提倡簡政放權。以前做什麼事都要各種手續,辦事情很麻煩,現在就削減了很多。同樣在經濟領域,也提倡更大的自由度,法無禁止即可為。

    可以說,“無味政治”是根植於人們心中的一種願望和理想,時至今天也還有很大的影響力。

    “無為”實際上是“法治”的一種補充和輔助。道家思想說的好,陰陽調和,兩面都不可或缺。秦代以法治國,是走了極端,只強調管而忽略放。因此到漢代,吸取經驗,必須要充分的“放”。這樣才能贏得人心,並且給與國家休養生息的機會。

    同樣,一味的“無為”也是要出問題。國家同樣需要一定的強制力量,才能整合起來。漢武帝時,因為無為政治,便出現了許多問題。

    從內部來說,因為對經濟的無為,導致大商人大地主勢力膨脹,嚴重危害小農經濟。漢武帝便制定了嚴格的法律,打壓強宗豪右,實行鹽鐵專賣、算緡告緡,對商人徵收重稅。

    另外,則是國家內部諸侯國問題,由於此前的不加節制,諸侯國尾大不掉,在漢景帝時發生七國之亂,所幸最終平定了內亂。漢武帝便開始恩威並施,實行推恩令,逐漸減除諸侯王。將權力收歸中央。

    而在外部,就是長期的受到匈奴的威脅。漢武帝同樣採取非常手段,在內部穩定後,整頓軍隊,加強軍備,嚴格軍法,最終擊敗了匈奴。

    然而漢武帝的做法,很容易走秦代的老路。管制太嚴,人民負擔加重,到了漢武末年便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因此漢朝此後又開始調整,儒法並重,陰陽調和。

    總體來說,無為和有為是社會治理的兩個方面,好的統治者必須懂得如何調和,厚此薄彼是不可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種水仙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