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十三步養生功(第一步功)
收心求靜
法訣
初打坐,練靜動,全身內外要放鬆。
二目垂簾守祖竅,舌閉天池津自生。
深細長勻調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兩忘萬籟寂,形神俱妙樂在中。
掐子午,除雜念,祖炁修足玄關現。
臉似蟻爬丹田曖,口滿津液要吞嚥。
下座拂面舒筋氣,渾身上下搓一遍。
築基煉己全賴此,靜極而動一陽現。
功法詳解
收心求靜,是道家的修身養性、打坐參禪,也是性命雙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將衣服上的鈕釦解開,寬衣解帶,全身內外放鬆,心裡預先要有一種愉快感,用舒暢愉快、樂在其中的情緒來幫助入靜。
取坐勢,在床上、沙發上、椅凳上皆可。
身上披的衣服應根據自己的身體以及氣候變化增減,慎勿著涼感冒。
打坐時的面向:面向正東或正南,夜間要面向窗戶亮光處,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領:盤膝端坐,腳分陰陽,手掐子午,二目垂簾,眼觀鼻,鼻觀心。閉口藏舌,舌頂上顎,呼吸綿綿,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竅,三花聚頂秋月圓。下座拂面熨雙睛,渾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長腰舒筋氣,靜極而動一陽現。要領詳解如下:
盤膝端坐:盤膝有單盤、雙盤、五心朝天之分。初學者可採用自然單盤膝,不要勉強。所謂端坐,是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與會陰成垂直一線,但務必放鬆自然。
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只有全身內外放鬆,才能給入靜創造條件。
腳分陰陽:盤膝時左腳屬陽在外,右腳屬陰在內,為陽抱陰,但不是絕對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換。對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進入左手內掐住左手無名指的根部子位,兩手相抱放在小腹部,這為陰抱陽。
但必須說明:掐子午不等於掐訣唸咒。因子午這兩道脈通寸、關、尺,而寸、關、尺之脈通心,心通腦,掐子午是為減輕動脈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雜念,有助於入靜。丹經雲“手腳和合扣連環,四門緊閉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簾:即是二目似閉非閉,微開一線同觀鼻尖,看似對眼。
太閉則神氣昏暗,太光則神光外馳。故古人有云:“日月合併,金木和合,迴光返照,返觀內視。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不空,是乃真空;觀空乃空,是為頑空。”這是古人的所謂“長生久視之道”。
眼觀鼻,鼻觀心:二目垂簾,眼看鼻尖,神定則心定。兩眼同看鼻準,活動的思維,紛紜複雜的意念就能安定下來。眼觀鼻而心不在鼻,由觀而達到忘觀,外觀其形,形無其形。所謂鼻觀心,是為了下頜微收,使氣嗓管調直,呼吸自然流暢。
道家十三步養生功(第一步功)
收心求靜
法訣
初打坐,練靜動,全身內外要放鬆。
二目垂簾守祖竅,舌閉天池津自生。
深細長勻調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兩忘萬籟寂,形神俱妙樂在中。
掐子午,除雜念,祖炁修足玄關現。
臉似蟻爬丹田曖,口滿津液要吞嚥。
下座拂面舒筋氣,渾身上下搓一遍。
築基煉己全賴此,靜極而動一陽現。
功法詳解
收心求靜,是道家的修身養性、打坐參禪,也是性命雙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將衣服上的鈕釦解開,寬衣解帶,全身內外放鬆,心裡預先要有一種愉快感,用舒暢愉快、樂在其中的情緒來幫助入靜。
取坐勢,在床上、沙發上、椅凳上皆可。
身上披的衣服應根據自己的身體以及氣候變化增減,慎勿著涼感冒。
打坐時的面向:面向正東或正南,夜間要面向窗戶亮光處,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領:盤膝端坐,腳分陰陽,手掐子午,二目垂簾,眼觀鼻,鼻觀心。閉口藏舌,舌頂上顎,呼吸綿綿,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竅,三花聚頂秋月圓。下座拂面熨雙睛,渾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長腰舒筋氣,靜極而動一陽現。要領詳解如下:
盤膝端坐:盤膝有單盤、雙盤、五心朝天之分。初學者可採用自然單盤膝,不要勉強。所謂端坐,是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與會陰成垂直一線,但務必放鬆自然。
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只有全身內外放鬆,才能給入靜創造條件。
腳分陰陽:盤膝時左腳屬陽在外,右腳屬陰在內,為陽抱陰,但不是絕對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換。對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進入左手內掐住左手無名指的根部子位,兩手相抱放在小腹部,這為陰抱陽。
但必須說明:掐子午不等於掐訣唸咒。因子午這兩道脈通寸、關、尺,而寸、關、尺之脈通心,心通腦,掐子午是為減輕動脈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雜念,有助於入靜。丹經雲“手腳和合扣連環,四門緊閉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簾:即是二目似閉非閉,微開一線同觀鼻尖,看似對眼。
太閉則神氣昏暗,太光則神光外馳。故古人有云:“日月合併,金木和合,迴光返照,返觀內視。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不空,是乃真空;觀空乃空,是為頑空。”這是古人的所謂“長生久視之道”。
眼觀鼻,鼻觀心:二目垂簾,眼看鼻尖,神定則心定。兩眼同看鼻準,活動的思維,紛紜複雜的意念就能安定下來。眼觀鼻而心不在鼻,由觀而達到忘觀,外觀其形,形無其形。所謂鼻觀心,是為了下頜微收,使氣嗓管調直,呼吸自然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