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94501475995

      中國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眾集體創作的。

    一般是口頭創作,口頭流傳,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地經過集體的加工、提煉而成為完整的藝術作品。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區各民族的民歌都各具風格和地方色彩。民歌的音樂語言簡明洗練,形象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彩,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民歌是一種重要的歌曲體裁,主要有勞動號子、山歌和小調。  勞動號子(也稱“號子”)是在生產勞動中產生的,與勞動節奏緊密結合,題材廣泛。由於勞動方式不同形成多種型別,如:打夯號子、車水號子、船伕號子等。號子的演唱多為一人領唱,眾人合唱的形式。通常,號子更為勞動人民流傳,如《船伕曲》等。  山歌是勞動人民在山野、田間勞動中表達內心情感的民歌。曲調爽朗質樸,節奏自由舒展,演唱形式以獨唱或對唱為主。山歌通常是對唱歌曲,如《小河趟水》、《敖包相會》等。  小調(也稱“小曲”)是在鄉鎮中流行的民歌,多產生於民間日常生活和風俗活動中。曲調流利抒情,結構比較整齊,演唱時常加進表演和伴奏。小調一般為女性來演唱,如《紫竹調》、《知道不知道》等。  中國民歌是中國音樂體裁的一種,是人民群眾在生活實踐中經過廣泛的口頭傳唱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歌曲藝術。它有3個基本特徵:   (1)始終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聯絡。民歌的作者和傳唱者是勞動人民,他們透過編唱民歌傳授知識、表達愛情、訴說哀愁、祈求幸福,同時也以民歌抒發感情,美化生活,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歷史。  (2)民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它的創作是在演唱、流傳過程中進行的。一首民歌經過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幾代人的傳唱加工,日積月累,有的脫胎為新的民歌;有的經歷了千錘百煉,變得更美、更完善。如此不斷髮展、繁衍,使民歌具有無比頑強的生命力。  (3)民歌的形式簡明樸素、短小精幹,易於傳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地方色彩,在它的形式中積澱著一個民族或地區的自然的藝術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築五大員和建築八大員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