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1
回覆列表
  • 1 # Weather情報局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們可能都從以前的物理課上得到過“標準”答案:下雪時是水汽凝結,釋放熱量;化雪時是融化過程從空氣中吸收熱量,所以在化雪時會感覺更冷。但,這種解釋靠譜麼?“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說法靠譜麼?

    仔細動動腦筋,好像是有問題:說下雪不冷,可畢竟形成了降雪,溫度在冰點以下;說化雪冷,可畢竟環境溫度還是在冰點及以上,否則雪就不會融化了。由此看來,化雪不可能比下雪冷啊!

    但,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情報君覺得,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流傳下來,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體感溫度作祟。我們感覺的冷或不冷,不僅僅與氣溫有關,還有溼度、風速等因素。雪剛下下來還未融化時,空氣相對乾燥;雪開始融化時,空氣相對潮溼。而此時,溫度都很低。根據體感溫度的特點,當溫度很高時,溼度越大,人就會感到越熱;而當溫度很低時,溼度越大,人就會感到越冷。這也是我們常常說南方“魔法攻擊”的溼冷讓人感到更冷的原因之一。

    二是心理作用搗亂。化雪的時候往往是天氣晴朗,看起來Sunny明媚,給人的預期就是應該更暖和,可實際上此時當地還在冷氣團的控制下,溫度並沒有實質的改善。另外,下雪時雲層較厚,地面熱量不易散失;化雪時地面熱量更容易散失,尤其夜間。再加上上面一條的原因,所以導致實際的溫度與心理預期存在差別,讓人對化雪的冷感受更為深刻。

  • 2 # 不入流的大劉

    “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我們主觀上的感受,也是與實際情況相符的事實。

    這是因為,下雪的時候,空中的水汽凝結成雪花,凝結過程會有大量熱能釋放出來。這些熱量藉助雪花的輻射作用,有一部分會抵達地面,給空氣加溫,所以下雪的時候天氣還不算太冷。

    但是,等到雪積到地面上,情況就不一樣了,天兒就要變冷了。

    首先,雪的傳熱能力不強。

    與土壤相比,它的傳熱能力只有土壤的1%。所以,地面被積雪覆蓋後,近地面空氣就很難從地表獲得熱量了。

    與此同時,雪的反射能力還強。

    新雪對Sunny的發射率能達到70%~90%,陳雪也能將Sunny反射掉30%~50%。所以,地面一旦被積雪覆蓋,不但地表原先積蓄的熱量無法傳遞給近地空氣,給空氣加溫,雪後地表本該接受到的太陽熱能也被積雪反射回去大部分,對太陽熱能的利用率也降低了。

    而到了積雪融化的時候,更需要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能。

    這部分熱能誰來出呢?又是主要靠近地面空氣的熱。這樣一來,本就進補不足的近地面氣溫,自然就降得更低了。

    另外,雪後天氣轉晴,當地往往是被冷氣團所佔據,本身就會造成氣溫的下降。特別是到了夜晚,地表及近地空氣還會透過長波輻射繼續散失熱量,氣溫也會進一步下降。

    綜上,就是“下雪不冷化雪冷”的主要原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多人說suv比轎車視野開闊,開的舒服是真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