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不二說史

    這個主要是指發生在晚清時期,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這場戰爭中國戰敗,付出的代價是清朝一手建立的北洋、南洋、福建三隻海軍全軍覆沒,並被日本強迫簽訂《馬關條約》。賠償日本軍費兩億三千萬兩,開放通商口岸等。對中國的損害是巨大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導致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而另一方面,則極大地增強了日本國力,為其以後再次發動戰爭奠定了基礎。

    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日本為何要發動戰爭。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場戰爭的動因。

    首先,跟日本的地理位置有關。眾所周知,日本這個國家是一個島國,不僅國土面積狹小,而且資源匱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因此,為了掠奪更多的資源,他們便將目標對準了自己的鄰居——清朝。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而且日本自明治維新維新以來,國力大增,軍事實力也進一步得到增強,而且又趕上工業革命,當時世界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強國對弱國進行資本掠奪。而日本這個自明朝以來就對中國垂涎三尺的國家自然也不甘落後,中國距離日本又近,資源又豐富。所以,理所當然會對當時的清朝發動戰爭。這是中日戰爭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從當時的清朝方面來說。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透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吏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而且,不重視海軍建設。而且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為了給自己過生日,私自挪用海軍經費幾百萬兩。而與此相反的是,日本為了侵略中國,由天皇帶頭,勤儉節約,省下來的錢全部用於海軍建設,其目的就是為侵略中國做準備。所以,看到這樣腐朽無能的清政府,日本完全有信心打得過。因此,發動戰爭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也是中日戰爭的一個動因。試想一下,如果當時的中國強大,日本敢來侵略嗎?

    第三,日本對中國蓄謀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時期,當時的日本可謂是不知天高地厚,正巧趕上了盛唐時期,所以,被唐朝一頓打的服服帖帖,自那以後,日本乖乖地學習唐朝文化。第二次就是明朝萬曆年間,日本有一個叫豐臣秀吉的二貨大概是腦子瓦特了,大言不慚要征服中國,那時候的明朝屬於中期,軍隊戰鬥力很強,所以,這一次,日本同樣吃癟,被打的服服帖帖。第三次就是甲午中日戰爭,這時候的清政府已經日落西山,所以日本這傢伙瞅準機會,侵略中國。以至於後面的第四次發動的侵華戰爭。(日本侵略中國老照片)因此,對於中日戰爭,日本人的祖先就將侵略中國烙印在他們骨子裡了。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日本亡我中華之心不死”。無論何時何地,他們始終對中國垂涎三尺,虎視眈眈。這也是中日戰爭的一個動因。

    總結: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我們不僅要要時刻提防,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的建設,不給日本以任何侵略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用蘭蔻眼霜哪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