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反思者
-
2 # 語境思維
速度是什麼?
速度是測量運動規模的指標。有運動就有速度。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慣性是什麼?
慣性是體系以最小作用量參與動態平衡的本能。當然也可用牛一定律表述。異曲同工。
最小作用量?
是各子系統以最節能最省力的方式參與動態平衡體系。這是物理學的一個大法則。
一個封閉體系以測地線迴圈方式做勻速圓周運動,這是任何物系的本性。雖然事實上它是開放的,總會受到外力影響。
一個開放體系以不同曲率的測地線迴圈方式做準橢圓運動。可以把物系與環境看成一個複合的慣性體系。
地球是一個開放體系,受到太陽環境的主導影響,可以把地球與太陽看成一個複合慣性系。
地球的近日點進動,視同大麴率測地線迴圈。地球的遠日點進動,視同小曲率測地線迴圈。
自旋或自轉?
自旋是封閉體系的固有本性,可稱自旋慣性。如果一個體系的密度足夠大,就會以光速自旋。
費米子以光速自旋,以保持自我獨立存在。脈衝星密度很大,已觀測的以0.33c自旋,超大密度的中子星,不排除以0.99c光速自旋。
地球赤道以466米/秒自旋,本質上是其內部的費米子光速自旋勢能的綜合效應。
進動或繞旋?
進動是與自旋互為因果的本性,可稱進動慣性。有自旋,就有轉動慣量不均衡,進而有軸傾斜,進而有進動。
封閉體系的進動,是測地線迴圈或勻速圓周運動。開放體系的進動,是不同曲率區域性勻速圓周運動漸變交替的準橢圓或螺旋運動。
核外電子,是受原子核影響的開放系統。其進動是近核點進動與遠核點進動的交替組合,表現為投影為準橢圓的自然螺旋軌跡。
自由電子,可近似的看作一個封閉系統。其進動是典型的測地線迴圈或勻速圓周運動。就區域性而言,可以看成直線運動。
關於本題背景
我沒讀過《變化》,我的意見有兩點:若歸因到基本粒子,慣性就是自旋慣性,以光速自旋,當然與真空光速有關。
至於進動慣性,未必都涉及光速,例如基級電子進動的最大速度只有0.0073c。
不過,作為真空介質的玻色子,可以是以光子單元的集合體,進動或震盪速度都是光速。
好了,本答stop here。請關注物理新視野,共同切磋物理邏輯與中英雙語的疑難問題。
回覆列表
慣性一詞,首先出現在經典物理學中:物體有保持既定運動方式的能力。原先靜止,無外力不動;原先運動,無外力不停。這種能力與質量及質量場有關,本身並無速度概念。
具有"慣性"的事實太多了。比如:
人的思維慣性:現在是如何思考問題的,今後還會這樣思考。這已是人性的一部分。
行為慣性:立場不堅定的人,在哪裡都有可能是叛徒。
自私刻薄的人,但凡有機會就會用言語損人。不貶低別人就睡不著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