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悖論悖論自古有之。比較出名的是說謊者悖論:一個人說了一句話:“我現在在說謊”。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話是真話,還是謊話。假設這句話是真話,由它的內容所指,則這句話是謊話;反過來,假設這句話是謊話,那麼“我現在在說謊”就是謊話,因此他說的是實話。由這句話是真話,可以推匯出這句話是謊言;由這句話是謊話,又可以推匯出這句話是真話。這就稱為悖論。更形式化的悖論定義是:“由A可以推匯出┐A(A的否定的形式寫法),並且由┐A可以推匯出A。”悖論還有很多,如“蘇格拉底悖論”、“萬能上帝悖論”、中國古代的“矛盾悖論”、“先有雞先有蛋悖論”、“自由悖論”、康德的二律背反等等。道的二律背反老子研究中的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質實體抑或是精神實體的問題。然而,若要在正理解老子,沒有必要陷入這種經院式的迴圈辯論中,而應當深入分析“道”的真實意義。如果打破老子思想的神秘外殼,通而觀之,那麼老子的全部哲學可以提挈領地概括為三句話,即:太初有道。其道一為“變”,二為“反”。聖人用之:明道,通變用反。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這兩句話是《道經》的開篇之首,對於老子全書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它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規定與否定、有限與無限的辯證關係。斯賓諾莎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命題;“規定就是否定。”斯氏的這個命題所提示的是這樣一個道理;對於具有無限性的實體來說,在質上對它的每一種確定,都必然意味著對其無限性的限制,因而意味著否定。斯賓諾莎曾經把無限性比做一個圓環。因為一個線段當它構成封閉的圓圈時,是既無起點也無終點,因而在質上是無限的(儘管它在量上是限的)。而其它任何一種開區放問的線段,則無論在量上可以延展多麼長,但在質上總是受到起點和終點的規定,因而是有限的(正是在同樣的意義上,黑格爾把“絕對理念”也比做圓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命題,與斯賓諾莎的“規定即否定”這個命題具有相同的涵義。老子認為,記本身無起點亦無終點,“繩繩兮不可名”(14章),是不可規定的無限實體。但另一方面,老子又認為,道也不是棲身於宇宙之外的一個超越物,它存在於宇宙中,存在於事物中。這裡老子實際提出了一種蘊涵矛盾結構的命題,即:一方面——道不可道,不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道無形,無象。(“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14章)另一方面——道可道,名可名。(“吾不知其名,強為之名,字之曰道。”)(15章)“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圓眾甫。”(ZI章)道有形,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ZI意)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康德所謂“二律背反”,也就是邏輯上的所謂“悖論”。黑格爾曾指出:“東方的哲人每每稱神為多名的或無量名的,……因為有限的名詞概念,不能滿足理性的需要。”(《小黑輯》第 109頁)老子之所以視道為不可道,不可名其原因蓋也在於此。
陰陽悖論悖論自古有之。比較出名的是說謊者悖論:一個人說了一句話:“我現在在說謊”。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話是真話,還是謊話。假設這句話是真話,由它的內容所指,則這句話是謊話;反過來,假設這句話是謊話,那麼“我現在在說謊”就是謊話,因此他說的是實話。由這句話是真話,可以推匯出這句話是謊言;由這句話是謊話,又可以推匯出這句話是真話。這就稱為悖論。更形式化的悖論定義是:“由A可以推匯出┐A(A的否定的形式寫法),並且由┐A可以推匯出A。”悖論還有很多,如“蘇格拉底悖論”、“萬能上帝悖論”、中國古代的“矛盾悖論”、“先有雞先有蛋悖論”、“自由悖論”、康德的二律背反等等。道的二律背反老子研究中的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質實體抑或是精神實體的問題。然而,若要在正理解老子,沒有必要陷入這種經院式的迴圈辯論中,而應當深入分析“道”的真實意義。如果打破老子思想的神秘外殼,通而觀之,那麼老子的全部哲學可以提挈領地概括為三句話,即:太初有道。其道一為“變”,二為“反”。聖人用之:明道,通變用反。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這兩句話是《道經》的開篇之首,對於老子全書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它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規定與否定、有限與無限的辯證關係。斯賓諾莎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命題;“規定就是否定。”斯氏的這個命題所提示的是這樣一個道理;對於具有無限性的實體來說,在質上對它的每一種確定,都必然意味著對其無限性的限制,因而意味著否定。斯賓諾莎曾經把無限性比做一個圓環。因為一個線段當它構成封閉的圓圈時,是既無起點也無終點,因而在質上是無限的(儘管它在量上是限的)。而其它任何一種開區放問的線段,則無論在量上可以延展多麼長,但在質上總是受到起點和終點的規定,因而是有限的(正是在同樣的意義上,黑格爾把“絕對理念”也比做圓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命題,與斯賓諾莎的“規定即否定”這個命題具有相同的涵義。老子認為,記本身無起點亦無終點,“繩繩兮不可名”(14章),是不可規定的無限實體。但另一方面,老子又認為,道也不是棲身於宇宙之外的一個超越物,它存在於宇宙中,存在於事物中。這裡老子實際提出了一種蘊涵矛盾結構的命題,即:一方面——道不可道,不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道無形,無象。(“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14章)另一方面——道可道,名可名。(“吾不知其名,強為之名,字之曰道。”)(15章)“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圓眾甫。”(ZI章)道有形,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ZI意)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康德所謂“二律背反”,也就是邏輯上的所謂“悖論”。黑格爾曾指出:“東方的哲人每每稱神為多名的或無量名的,……因為有限的名詞概念,不能滿足理性的需要。”(《小黑輯》第 109頁)老子之所以視道為不可道,不可名其原因蓋也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