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馬通鑑
-
2 # 北大記著
說白了無論儒家思想還是詩詞歌賦都是歷史一頁。誰也不會留在一頁矚目不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新人新景新氣象。取而代之的就是用新篇章取代舊篇章。唐詩宋詞元曲現代劇,都是歷史不同一頁。文化傳播本質是通俗易懂,並且能夠迅速蔓延全世界。世界文化交流融合擊出火花,那就是文化再次昇華。世界文化通俗易懂成為主要模式。也是文明傳播模式。唐詩宋詞能夠如何。適者生存吧。
-
3 # 蕭蕭文學
古代的詩人和我們現代的詩人或作家有很大的區別。古代的生活環境與現代截然不同,沒有現代的安逸和平和,更多的是戰爭和殺戮,這種現象激發了他們的才華,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名詩。如李白還喝酒,酒後寫的詩更是令人折服,陶淵明喜愛田園生活,他的詩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的嚮往。杜甫憂國憂民,他們的詩都寄託著自己的情感。
你說的這問題,不就是現代人口中眼裡的詩人麼?還要等啥千百年。談談我口裡的詩人是怎樣。
第一個觀點,詩人有毒。
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曆朝歷代的文化名流中,為什麼偏偏唐朝詩人說自己懷才不遇?這說不過去,為什麼說我口中的詩人有毒,因為詩人太喜歡傳遞負面能量,明明是自己智商低,辦事能力差,卻總是渲染自己遇不到明主。今天的人們要警惕,當我們讀到唐詩懷才不遇被貶的詩句時,一定要想想,詩人的才華肯定是真的,但才華並不代表其他,不代表他不是一個渣男,也不代表他大公無私,更不代表他在政治舞臺上的能力,詩的才情就是詩的才情,政治格局就政治格局,這是兩碼事,切記不可因,詩人懷才不遇,你也當真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別忘了,可能你是真的沒有才怪,如果你學會了詩人那套渲染情緒的邏輯,那可能就是欺騙自己,這樣的詩,有毒。
第二個觀點,詩人牛叉
把中國的語言提煉到極致,用語言就把畫面感給交代了,寥寥幾字,感受湧現,詩情畫意,最佳表達,太帥了,充實了現代人的語言窘境,從這個層面說,怎麼誇詩人都不過分,他們就是中國文化的精粹,語言中的至美,文化瑰寶,至此後,你會感覺,唐詩之後,全是墮落。
第三個觀點,詩人矯情不幸福
會寫詩了不得,動不動,見啥都要吟詩一首,喝點小酒要作詩,仕途不順要作詩,登高望遠要作詩,世界那麼大出去看看更要作詩,甭管什麼心情,都要作詩,尤其是發生一點小挫折,無限放大誇大痛苦來作詩,情緒波動十分大,超級敏感的一波人,我有時候在想,詩人是不是故意尋找刺激,才能作詩,就像現代詩人,海子為什麼要臥軌自殺,顧誠又為什麼先殺老婆再自殺,詩人太敏感了,這樣的人通常並不幸福,始終憂傷憂鬱到自毀。你願意做這樣的人麼,或者願意你的孩子是憂鬱詩人的性格,性情敏感總對世界抱有消極意義麼?我是不願意,現在通常讀詩,我就讀哪些美好的東西,高興開心的詩,哪怕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樣的詩,我也拋棄了,我本來天生就有用,不需要這樣的安慰,代表你特沒自信才需要用天生我財必有用,這樣的東西對學生來說,是流毒。
僅此分享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