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47983881028

    在有些場合傳動比非常重要,不允許有偏差,那麼以保證傳動比為優先。

    如果傳動比允許有偏差,那麼設計時需要優先考慮能否使用不互質的齒數。

    使用不互質的齒輪不是意味著生產時所有齒輪都會出問題,只是說量產時出問題的齒輪比率會增大,增大多少看你齒輪加工精度等級。我們可以透過提高齒輪精度,對齒輪進行修形設計來降低這個機率。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經濟性。比如互質的齒數齒輪平均壽命是1000小時,不互質的平均壽命是800小時,而產品壽命要求是200小時,那麼我們使用不互質的齒輪也完全能滿足產品需求呀。我加個中間輪把壽命提到900小時對產品來說沒有意義且增加了成本。

    齒輪設計還是需要看實際的設計情況來做判斷的,採用什麼措施應對都要根據實際出發。現在有大面積的1:1的齒輪應用在各行各業。所以齒輪的齒數必須互質這樣的說法是不存在的,我們設計的時候需要優先選用互質的齒數,但是不是必須這麼做。他的高度還沒到齒輪的模數和壓力角必須相等這樣的必須遵守的級別,差的也很遠呢。只要你能明確的知道使用後不會對產品帶來不良影響可以放心使用。

  • 2 # 使用者3926722064098

      這是個綜合題,需要明確的是以漸開線形、壓力角(α)為20°的兩圓柱形外齧合齒輪。(不包括內外圓、傘形、行星或少齒差等特殊齒輪)的國標齒輪。

      首先根據傳動力(透過傳動功率、轉速、估計齒輪大小計算取得)的大小、齒輪的材料(強度)及齒輪厚度去確定齒輪的模數大小(其應符合國家標準系列,以便加工等方便)。在強度和結構允許的條件下,宜選較小的模數,對軟齒面(HB≤350)外齧合的閉式傳動,可下式初選:m=(0.007-0.02)α,當中心距較大,載荷平穩、轉速較高時,可取小值,否則取大值,對硬齒面(HB>350)的外齧合的閉式傳動,可下式初選:m=(0.016-0.0315)α,對高速、連續運轉、過載較小時,取小值;中速、過載大、短時間歇運轉時,取大值;一般動力傳動中模數不應小於2mm。模數是確定齒形大小的一特殊引數。當然,大模數能承受的力就大,這題的關鍵就是模數的確定。

      確定了模數後,確定小齒輪的齒數,小齒輪的齒數不能太少,少了不但影響齒輪的壽命(單位時間內需要增加受力的頻率),並其數少到一定值時,其齒形根部形狀在加工時會被切除(稱根切)。因此,在不產生根切的情況下宜取最小數(一般採用17齒),以減少機械尺寸。後根據傳動比確定大齒輪齒數,最校合兩齒輪的中心距,並使大小齒輪的齒數不成正倍數關係,使其交叉齧合,增加齒輪的壽命。

      當然,最好你還需要根據你的機械,參照(調研)同類機械(實際與理論資料),這樣去選擇齒輪的材質、模數、精度、熱處理及潤滑等技術引數,使你的設計比較先進可靠、經濟合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日蛋糕放4天能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