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鎬(1143~1191) 字正之,宋白山(今白山鄉)人。淳熙二年(1175)武榜進士,為鹽城武學教諭,遷武學博士。朱熹駐節台州,建議修築黃岩河閘,薦蔡與林鼐主持其事。遂合理規劃,建築六閘,修理三閘,皆堅固耐用。後人立祠紀念他的功績。
丁希亮(1146~1192) 字少詹,號梅巖,宋溫嶺(今溫嶠鎮)人。少年羨慕豪傑,喜作驚人之舉。31歲始奮志讀書,受業於永嘉葉適。卒業後,尋師訪儒,與朱熹常有詩文往來。好遊名山大川,隨感隨錄,成《梅巖文集》數十卷。
虞似良 字仲房,號橫溪真逸,又號寶蓮山人,宋橫溪(今大呂鄉橫溪村)人,祖籍餘杭。淳熙年間(1174~1189)為兵部郎官,終成都府路運判官。工詩,擅篆隸。家藏漢刻數千本。所書大至數尺,小至蠅頭,無不精妙,世所傳《陰符經碑》、《小桃源碑》、《洗耳碑》皆出其手。著《篆隸韻書》4卷。
王居安(約1168~1230) 初名居敬,字簡卿,因避嫌改名,並改字資道,宋黃岩縣方巖鄉(今溫嶺縣大溪鎮)人。20歲中進士,官至右司諫。因反對投降派史彌遠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兩次被罷官回鄉。嘉定十五年(1222)復出,一度代理工部侍郎。理宗時官龍圖閣直學士,轉大中大夫,死後追封少保。作文明白曉暢,詩尤曠達,有《方巖集》10卷傳世。
鄭大惠 字子東(一說柬子),號谷口,宋澤庫(今澤國鎮)人,一說黃岩建山人。經學造詣極深,詩文清絕可愛。一生眈于山水歌詩之樂,不願做官。時人以唐詩名句“乾坤有肖氣,散入詩人脾”形容其人格詩風。著《飯牛集》。撰慶善寺鐘銘文,此鍾現藏海門烈士陵園鐘樓。
戴? 字景明,號東野,復古從孫。嘉定十二年(1219)進士,授贛州法曹參軍。工吟詠,自謂“餘不暇他問,獨未能忘情於吟”。詩格自然清新,無刻畫之痕。有《東野農歌集》5卷傳世。
戴良齊 字彥肅,宋泉溪(今城關鎮)人。嘉熙二年(1238)進士,官至秘書少監。景定初,提出“君臣共憂天下”的主張。精性理之學,力辨漢儒注經之誤。著《中說辨妄》、《通鑑前紀》、《曾子遺書》、《論語外書》、《孔子年譜、世譜》、《七十子說》、《泉溪文集》。侄孫戴亨,字子元,亦能經學。
黃然 字彌薪,宋洞黃(今岙環鎮照谷村)人。孔昭之祖。體魄健壯,記憶練武,講義氣,常憤于靖康之恥,恨不能親手殺敵,以報效國家。時闍婆國(即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蘇門答臘島)海寇經常竄擾沿海,即自告奮勇擔任警戒。某夜,海寇偷襲,隻身隱陣殺敵,寇為之膽寒。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時年25歲。
林昉 字仲昉,號曉庵,元半嶺(今石橋頭鎮境內)人,宋末中舉。元至元間(1271~1294)薦任國史檢閱。從《易經》研究天象,又重視記載農事。《震雷月食》、《乳柑記》二文為人稱道。著有《丹邱川鎮》、《半山文集》、《田間書》。
蔡鎬(1143~1191) 字正之,宋白山(今白山鄉)人。淳熙二年(1175)武榜進士,為鹽城武學教諭,遷武學博士。朱熹駐節台州,建議修築黃岩河閘,薦蔡與林鼐主持其事。遂合理規劃,建築六閘,修理三閘,皆堅固耐用。後人立祠紀念他的功績。
丁希亮(1146~1192) 字少詹,號梅巖,宋溫嶺(今溫嶠鎮)人。少年羨慕豪傑,喜作驚人之舉。31歲始奮志讀書,受業於永嘉葉適。卒業後,尋師訪儒,與朱熹常有詩文往來。好遊名山大川,隨感隨錄,成《梅巖文集》數十卷。
虞似良 字仲房,號橫溪真逸,又號寶蓮山人,宋橫溪(今大呂鄉橫溪村)人,祖籍餘杭。淳熙年間(1174~1189)為兵部郎官,終成都府路運判官。工詩,擅篆隸。家藏漢刻數千本。所書大至數尺,小至蠅頭,無不精妙,世所傳《陰符經碑》、《小桃源碑》、《洗耳碑》皆出其手。著《篆隸韻書》4卷。
王居安(約1168~1230) 初名居敬,字簡卿,因避嫌改名,並改字資道,宋黃岩縣方巖鄉(今溫嶺縣大溪鎮)人。20歲中進士,官至右司諫。因反對投降派史彌遠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兩次被罷官回鄉。嘉定十五年(1222)復出,一度代理工部侍郎。理宗時官龍圖閣直學士,轉大中大夫,死後追封少保。作文明白曉暢,詩尤曠達,有《方巖集》10卷傳世。
鄭大惠 字子東(一說柬子),號谷口,宋澤庫(今澤國鎮)人,一說黃岩建山人。經學造詣極深,詩文清絕可愛。一生眈于山水歌詩之樂,不願做官。時人以唐詩名句“乾坤有肖氣,散入詩人脾”形容其人格詩風。著《飯牛集》。撰慶善寺鐘銘文,此鍾現藏海門烈士陵園鐘樓。
戴? 字景明,號東野,復古從孫。嘉定十二年(1219)進士,授贛州法曹參軍。工吟詠,自謂“餘不暇他問,獨未能忘情於吟”。詩格自然清新,無刻畫之痕。有《東野農歌集》5卷傳世。
戴良齊 字彥肅,宋泉溪(今城關鎮)人。嘉熙二年(1238)進士,官至秘書少監。景定初,提出“君臣共憂天下”的主張。精性理之學,力辨漢儒注經之誤。著《中說辨妄》、《通鑑前紀》、《曾子遺書》、《論語外書》、《孔子年譜、世譜》、《七十子說》、《泉溪文集》。侄孫戴亨,字子元,亦能經學。
黃然 字彌薪,宋洞黃(今岙環鎮照谷村)人。孔昭之祖。體魄健壯,記憶練武,講義氣,常憤于靖康之恥,恨不能親手殺敵,以報效國家。時闍婆國(即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蘇門答臘島)海寇經常竄擾沿海,即自告奮勇擔任警戒。某夜,海寇偷襲,隻身隱陣殺敵,寇為之膽寒。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時年25歲。
林昉 字仲昉,號曉庵,元半嶺(今石橋頭鎮境內)人,宋末中舉。元至元間(1271~1294)薦任國史檢閱。從《易經》研究天象,又重視記載農事。《震雷月食》、《乳柑記》二文為人稱道。著有《丹邱川鎮》、《半山文集》、《田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