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日本徵服亞洲運動的開創者,也是日本脫離中華文化第一人。日本戰國時代,戰亂頻仍,生靈塗炭。這是個重新洗牌的年代,百姓的苦難自不必說,大批舊貴族也在戰亂中紛紛喪生,新興武士“國眾”崛起,全日本分為六十六國大名。
秀吉者,出身貧寒,八歲時喪父,隨母改嫁,做了拖油瓶,連姓都沒有。因少年時生活太過貧苦,身體瘦弱,被人送了個“猴”的稱號。
秀吉不甘心如此貧苦一生,一無所有的他在二十歲時即投身於轟轟烈烈的兼併戰爭的洪流中,在織田信長的部下做一小卒,結果就此發達,失去的是枷鎖,得到的是江山。
秀吉以其在苦難生活中磨練出來的聰明能幹很快展露頭角,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識。1569年,秀吉出任京都守護,1573年,更被織田信長封給大片領地,躋身於大名之列。此後,秀吉追隨信長出生入死屢屢立下傑出戰功。
秀吉得知,迅速回軍,討伐叛軍,很快擊敗明智軍,將叛臣殺死。此時織田信長的統一大業剛完成了一半,所有六十六國,織田已得半壁江山,餘下的未竟之業是由秀吉完成的。秀吉殺死明智光秀後,便以信長繼承人自居,引起信長部將反抗。秀吉接連鎮壓了信長諸子和重臣的反抗,此後繼續統一日本的戰爭,終於1587年基本統一全國。
1583年,秀吉建造了大阪城以為自己的根據地,後來成為日本第二大城市。
秀吉以統一有功,向天皇求“徵夷大將軍”之位,但天皇的大臣們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堅決反對,秀吉只好降格以求,求“關白”之位,又被群臣斥為非分之想,天皇卻懾於秀吉之威,不顧群臣反對,封其為關白,又賜以豐臣之姓。秀吉一直為他的出身所困擾,後來還編造了其母服侍過天皇的傳言,暗示他可能是天皇之後。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治國有方,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
1592年,豐臣秀吉的十八萬大軍發動對明帝國附屬國北韓王國的戰爭,迅速佔領北韓大半,國王出逃,向宗主國明帝國求援。此時的豐臣秀吉意氣風發,指點江山,他在給家人的信中說,他很快要到大明國的寧波府居住,因為那裡離印度較近,便於他指揮征服印度的戰爭,還命其子豐臣秀次第二年征服北京及周圍一百縣,遷都北京,讓天皇在北京居住。
1592年,明大將李如松率四萬明軍進入北韓,與日將小西行長、加藤清正所率日軍激戰,收復漢城。豐臣秀吉返回日本,留小西行長等留駐北韓南端。日本與明和談,但因立場差距太大,和談破裂。
1597年,豐臣秀吉再派水陸軍十四萬進入北韓,決心與明帝國見個高低。
明軍在大將邢玠、陳璘 ,老將鄧子龍的率領下,大破日軍。豐臣秀吉征服北韓的夢想破產。
對外戰爭的失敗使得豐臣秀吉一下子千夫所指,國內罵聲一片,那些本來就看不起他的貴族大臣們更是群情洶湧,豐臣秀吉病倒不起,終於1598年8月18日氣病而死。日軍也被迫完全撤離北韓。
豐臣秀吉,日本徵服亞洲運動的開創者,也是日本脫離中華文化第一人。日本戰國時代,戰亂頻仍,生靈塗炭。這是個重新洗牌的年代,百姓的苦難自不必說,大批舊貴族也在戰亂中紛紛喪生,新興武士“國眾”崛起,全日本分為六十六國大名。
秀吉者,出身貧寒,八歲時喪父,隨母改嫁,做了拖油瓶,連姓都沒有。因少年時生活太過貧苦,身體瘦弱,被人送了個“猴”的稱號。
秀吉不甘心如此貧苦一生,一無所有的他在二十歲時即投身於轟轟烈烈的兼併戰爭的洪流中,在織田信長的部下做一小卒,結果就此發達,失去的是枷鎖,得到的是江山。
秀吉以其在苦難生活中磨練出來的聰明能幹很快展露頭角,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識。1569年,秀吉出任京都守護,1573年,更被織田信長封給大片領地,躋身於大名之列。此後,秀吉追隨信長出生入死屢屢立下傑出戰功。
秀吉得知,迅速回軍,討伐叛軍,很快擊敗明智軍,將叛臣殺死。此時織田信長的統一大業剛完成了一半,所有六十六國,織田已得半壁江山,餘下的未竟之業是由秀吉完成的。秀吉殺死明智光秀後,便以信長繼承人自居,引起信長部將反抗。秀吉接連鎮壓了信長諸子和重臣的反抗,此後繼續統一日本的戰爭,終於1587年基本統一全國。
1583年,秀吉建造了大阪城以為自己的根據地,後來成為日本第二大城市。
秀吉以統一有功,向天皇求“徵夷大將軍”之位,但天皇的大臣們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堅決反對,秀吉只好降格以求,求“關白”之位,又被群臣斥為非分之想,天皇卻懾於秀吉之威,不顧群臣反對,封其為關白,又賜以豐臣之姓。秀吉一直為他的出身所困擾,後來還編造了其母服侍過天皇的傳言,暗示他可能是天皇之後。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治國有方,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
1592年,豐臣秀吉的十八萬大軍發動對明帝國附屬國北韓王國的戰爭,迅速佔領北韓大半,國王出逃,向宗主國明帝國求援。此時的豐臣秀吉意氣風發,指點江山,他在給家人的信中說,他很快要到大明國的寧波府居住,因為那裡離印度較近,便於他指揮征服印度的戰爭,還命其子豐臣秀次第二年征服北京及周圍一百縣,遷都北京,讓天皇在北京居住。
1592年,明大將李如松率四萬明軍進入北韓,與日將小西行長、加藤清正所率日軍激戰,收復漢城。豐臣秀吉返回日本,留小西行長等留駐北韓南端。日本與明和談,但因立場差距太大,和談破裂。
1597年,豐臣秀吉再派水陸軍十四萬進入北韓,決心與明帝國見個高低。
明軍在大將邢玠、陳璘 ,老將鄧子龍的率領下,大破日軍。豐臣秀吉征服北韓的夢想破產。
對外戰爭的失敗使得豐臣秀吉一下子千夫所指,國內罵聲一片,那些本來就看不起他的貴族大臣們更是群情洶湧,豐臣秀吉病倒不起,終於1598年8月18日氣病而死。日軍也被迫完全撤離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