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青檸擰擰

    長歌行 漢 · 漢樂府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學[唐] 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唐] 孟郊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金縷衣 唐 · 杜秋娘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勸學詩 / 偶成 宋 · 朱熹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勸學示子元夫[宋] 姚勉事業功名在讀書,聖賢妙處著工夫。區區只為潭潭府,不敢如韓訓阿符。古勸學行[宋] 蘇籀昔歲原伯魯,前日棘子成。所謂悉常事,野哉亦苟生。豈知負孔聖,義理如何行。善飯斯為福,食肉其堪盲。六籍漫不省,千載誰辨明。秦時害文維法吏,趙高趦趄誑當世。小夫無知信可恥,大官不學粗且鄙。深思博問如其智,精義入神以致治。從來廊廟須奇策,乃用弓戈為快意。孔明澤中梁甫吟,著錶行師肯倩人。呂蒙孜孜窺往事,知新益解圖當今。橫槊胡為忘試藝,不文不武伊何遵。嗟予貧賤年將老,學古憂時滿懷抱。斯民陷溺豈無說,天下復平要有道。子思立教自明誠,伯業華巔愈貪討。

  • 2 # 範閒不是我

    先以“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來比喻任何人透過發憤學習,都能進步,今日之我可以勝過昨日之我,學生也可以超過老師.這兩個比喻,使學習的人受到很大的啟發和鼓舞.不過,要能“青於藍”、“寒於水”,決不是“今日學,明日輟”所能辦到的,必須不斷地學,也就是說:“學不可以已”.所以,這兩個比喻深刻有力地說明了中心論點,催人奮進.

      接著,文章進一步設喻,從根本上闡明道理:“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這正如梁啟超所說,意思是“喻人之才質,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後起人功而定也”(見《荀子柬釋》引).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但學習可以使人由“惡”變“善”,因此,他強調“輮”的作用.透過這個比喻,說明即使原來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經過學習,也可以“改變”成完全合乎道德規範的人.這顯然是對學習者更大的鼓勵.

      在強調了學習的重要作用後,文章以設喻引出論斷:“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會取直,金屬製成的刀劍之類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會鋒利,這就好比君子廣泛學習,而且每天檢查省察自己,就會知識通達,行為沒有過錯.這樣以設喻引出論斷,顯得更有說服力.論斷句中的“日”字,與起句“學不可以已”的“已”字,緊密呼應,突出了要“知明而行無過”,就必須不斷學習,從而有力地闡明瞭中心論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班造傘講的是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