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92365932743

    “逐”的本義是:追趕。在文言文中有兩項詞性 一是做動詞,有:(1) 同本義 (含有使追趕物件離開或消滅的意思)例如:逐,追也。——《說文》;喪馬勿逐。——《易·暌》;良馬逐。——《易·大畜》(2) 驅逐,例如:文公逐 衛侯而立 叔武。——《公羊傳》;去年為爾逐黃雀,雨多屋漏泥土落。——唐· 馮著《燕銜泥》;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李斯《諫逐客書》(3) 放逐;流放,例如:信非吾罪而棄逐合,何日夜而忘之?——《楚辭·九章·哀郢》;後先生蓋千祀兮,餘逐而浮湘。——柳宗元《吊屈原賦》;(3) 競爭,例如:遂於計謀。——《韓非子·五蠹》(4) 追求,例如:任君逐利輕匯海,莫把風濤似妾輕。——唐· 劉得仁《賈婦怨》;逐利之情。——清· 黃宗羲《原君》。(5) 流蕩 [roam about]故《風》之所以為不逐者,取是以節之也。——《荀子》(13) 隨,跟隨,例如:逐流牽荇葉,沿岸摘蘆苗。——唐· 儲光羲《江南曲》;涼逐之生。——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二是做副詞,有:(1)依次,按順序。例如:逐步;逐個;逐年;逐日;逐一(一個一個地,逐個);逐句(按句子次序,一句一句地);逐字(一字一字地)“滯”的本義是:水流不暢。在文言文中同樣也有兩項詞性: 一是做動詞,有:(1) 同本義,例如:滯,凝也。——《說文》;凡珍異之有滯者。——《周禮·廛人》;淹回水而凝滯。——《楚辭·涉江》;流而不滯。——《淮南子·時則訓》(2) 積壓。長期積存;未作處理,例如:斂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周禮·泉府》;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徵平治。——《新唐書》(3) 停止;阻塞;靜止,例如: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淮南子·原道訓》(4) 鬱積例如:氣不沈滯。——《國語·周語》。注:“積也。”;得此佳作,終日喜快,滯悶冰釋。——宋· 蘇軾《與王定國書》(5) 凝聚、積聚,例如:慼慼多滯念、置酒宴所歡。——晉· 陸機《擬青青陵上柏》(6) 陷入;沉抑,例如:卿方當富貴,必不容久滯屈。——《南史》(7) 暫時停留於某處;逗留,例如:幾宵因月滯三湘。—— 姚鵠《送黃頗歸袁》(8) 遺落;遺漏,例如:此有滯穗。——《詩·小雅·大田》 二是做形容詞,有:(1) 久;長期,例如:敢告滯積以紓執事。——《國語·魯語》。注:“久也。”;且眩瞀滯疾,不堪久待。——《後漢書·韋彪傳》(2) 反應遲鈍;缺乏活力、生氣或成效,例如:卿年少壯,而心力多滯。——《金史·宗尹傳》(3) 固執;拘泥,例如:故良知不滯於見聞,而亦不離於見聞。——明· 呂坤《別爾贍書》(4) 深奧;不易通曉,例如: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釋典,雖碩德名僧,莫不請質疑滯。——《南史》 “逐滯”在文言文中不是複音詞,而是短語。所以,作為靜態來解讀“逐滯”可能出現多項辭義。只有聯絡上下文,作動態解讀,才能只有一項辭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位大神知道,骨骼成長的養份是如何供給骨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