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754737347380

    1、首先大便常規是一種半定量的化驗,加之取材部分影響,因此大便中細胞種類和數值只能作一般參考、而且主要是多次動態觀察分析。

    2、大便中白細胞是炎症指標,而不是感染的直接反應。感染性炎症、食物過敏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炎症(如潰瘍性結腸炎)均看引起白細胞增加。如伴有紅細胞提示腸道滲出、炎症較重,可以在感染性腹瀉如痢疾,但也可以在小嬰兒的過敏性腸炎中出現,如牛奶雞蛋所致的IgE介導的過敏性腸病或腸炎常引起典型的血絲痢疾樣便,有經驗的醫師根據血絲大便形態和15~30分鐘內這種血絲便的變化,幾乎可以一錘定音作出診斷。當然大量肉眼血便或大量紅細胞提示腸道粘膜破壞出血(包括息肉、壞死、腸套等)。關於膿細胞的意義:事實上膿細胞是一種炎症的白細胞,表現為細胞膜或細胞核不同程度不完整,或成堆或單個出現,既然炎症可以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可見“膿細胞”的名稱並不妥當,容易引起誤解。應該成為炎症細胞或具體描述為××破損的白細胞。

    3、標準的大便常規能提供什麼樣的資訊:國外正規的兒科教科書對大便常規提供pH、總膽酸、總鈣、脂肪、糞卟啉等化學成分和潛血的標準值,而沒有細胞型別和細胞數的正常值。

    而國內兒科醫學教科書或大便常規正常值,則各有不同,但多表示為白細胞偶見或小於5/每高倍視野。這與中國在上世紀曾廣泛流行中毒性痢疾有關,而目前則未及時進行討論和修改有關。我以為這需要醫學界相關的專業作出認真討論,將來即使作出大便中細胞數的標準值也需要考慮不同年齡或餵養等因素(尤其是嬰幼兒)。但不管如何,必須從病史、餵養史,症狀體徵,從大便外觀氣味等整體出發去診斷和判斷孩子的病情。

    4、關於嬰幼兒遷延性慢性腹瀉主要不是感染性,即使是感染性的也多是條件致病菌(即腸道菌叢失調等所致的機會菌感染)而不是痢疾等強致病菌腸炎,因此也不能盲目長期服用抗生素,除非經大便培養有致病菌的證據。當然對伴有其他症狀體徵的嬰兒兒和年長兒,必須仔細進一步作相關檢查,以鑑別包括先天性或後天性的胃腸道或全身性的其他疾病。

    5、關於腹瀉期間的餵養: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1)繼續感染性腹瀉不主張禁食,因為醫學研究顯示各種感染性腸炎包括細菌、病毒性腸炎時的食物營養吸收率均可維持在原來水平的60~90%,應該是顧慮孩子進食。

    (2)過敏性腹瀉:要根據孩子月齡、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量和過敏機制來全面權衡利弊。如食物過敏可以分為急性過敏、慢性過敏;過敏原可以是單個或多個、過敏的嚴重程度不同、包括是否有其他過敏表現、是否有遺傳史、過敏的機制不同等。如急性、明確的單一過敏原(如雞蛋)的輕度過敏,可以停雞蛋攝入4~6周,以後再逐步從小量開始新增,往往可以的以後的2~6個月獲得對雞蛋的耐受。而複雜的、多種的、有其他過敏症狀的則要根據具體情況,或進一步查過敏原在不斷探索中治療。這是需要家長和醫師共同面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雨人》主題曲及插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