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南良圖律師事務所
-
2 # 拙閱普洱茶生活館
分享一下,我在收老白茶時了解到的情況。
2008年左右,我曾經收藏一批從香港藥鋪買來的壽眉,據賣家當時說“已經在他家存了35年”。這也是我第一次喝這麼老的壽眉,濃郁的老茶香氣,乾淨無雜味。從此,也是讓我走上了收藏老白茶的道路。
跟賣家聊天的時候,他曾說過“這批茶,本來是從福建定做,運到香港做減肥茶的原料,進價很便宜”
另外,我也在白茶工藝書中看到過,80年代國內特別為香港地區開發過一種“新工藝白茶”,只要是採用輕微烘乾,而非完全靠自然晒乾。
基於以上兩種資訊,我個人認為,壽眉因為價格便宜,曾在香港當做減肥茶來喝,另外,為香港定製的新工藝白茶的出現,讓壽眉這類品級較低的茶,更為適口。
因此,在香港應該有一部分人早已習慣壽眉的口感。
-
3 # 唔知乜名好
也不是啊。特別是老一輩挺喜歡普洱,尤其是在茶樓(不是純喝茶,是吃點心的小館,廣東的朋友應該會明白)吃點心的時候。因為感覺上普洱能消去點心的油膩感覺。
而我,上茶樓吃點心時正是喜歡喝壽眉的一類人。我不太喜歡喝普洱,因為好的普洱難求,茶樓的普洱素質很一般,沒有什麼味道,有的只是顏色而已。而在茶樓的壽眉雖然也一般,但至少仍喝到點甘味,加上顏色不太深,不會令牙齒容易變黃,成為我的首迭呢
在中國內地,兩人見面頭一句問候大多是:"你吃飯了沒?"這句話在香港的版本是"飲佐茶未?",也就是"你飲茶了沒有。"多日不見的朋友相遇,閒述幾句後,也會來一句"第日飲茶",意思是改天聚一聚,喝喝茶。幾乎所有場景都可以用這句話男女約會,商人談生意,街坊領居聚會,飲茶是傳統又體面的交際方式,也是生活方式。
早期香港貧瘠,人們謀生困難,流落到這個殖民地,割不斷與故土的聯絡。生存的艱難與割裂的痛苦,人們需要一種介質來緩解精神壓力,尋求內心認同,因此飲茶成為這一介質。
香港人的飲茶習慣,來自老廣州的商業文化。清代中期起,廣州成為珠三角政治經濟中心,一些從事貿易的商人創造出再早晚兩頓正餐之外,用作休閒和商務洽談的"飲茶"活動。香港鱗次櫛比的摩天樓下面,有不少老茶樓老茶莊,裡面有不少是喝茶看報聽粵劇的老年人,他們神情自若,不緊不慢呷著"早茶"。富商、明星、高階白領,有能力在下午三四點,到文華、東方、半島酒店這樣高檔的地方享用下午茶。許多香港人的童年是和長輩上茶樓開始的。香港地少人多,聚會最好的去處是茶樓與高階一點的茶餐廳。鬧哄哄的氛圍裡,人們紛紛坐下,由輩分最高的老人翻菜牌,決定飲用的是普洱、香片、龍井、水仙,還是壽眉。
香港人習慣喝白茶,比較傳統的老人也會存一些白茶,因為白茶久存確有藥用功效。有條件的人家或者老茶莊,會收藏一些白茶在家中或倉庫,變成老茶。一百多年的歲月,彈指一揮間。到現在,白茶依舊出現在香港的茶樓、茶室、茶餐廳等各個空間。這片具有消脂消炎、清熱解毒的樹葉,在風詭雲譎的百年曆史中,給人們溫潤暖心的精神寄託。
香港人飲茶態度非常現實"吃得鹹魚忍得住口渴"。人生就是人與命運拼搏的歷程,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將所有辛苦與忍耐,泡開成一壺濃釅的白茶湯。白茶的魅力也正在於其原始而自然的淡香清韻。其味道需要靜心細品才能感受到,而一旦感受到它的神韻,則難以忘懷。
壽眉老白茶顏色較深、香氣較濃,但相比其他茶,還是顯得更加內斂。收藏、品飲不同年份的白茶,能感受到味道的差別,體會到時光的流動。福鼎白茶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類珍品。中醫藥理證明,白茶也有清涼,消熱降火,消暑解毒,還有三抗(抗輻射、抗氧化、抗腫瘤)三降(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同時還有養心、養肝、養目、養神、養氣、養顏的養身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