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林擷英

    在現實鬥爭中,作者魯迅不斷同舊我決裂,《墓碣文》也就是他與自己思想陰影決裂的墓碑。

    文章寫作者魯迅夢中的見聞和經歷,作者借碑文和死屍反映了他當時痛苦的思想鬥爭。全文分墓碣文正面文字和墓碣文陰面文字,中間穿插墓中死屍的情況。

    首先,寫墓碣文的正面文字:“……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這是展現死者是這樣一個人:他在熱情地浩歌吶喊的時候,突然“中寒”得病,感到周遭環境的冷冽;病中思想迷亂,在追求天堂一般的美好未來中看到了地獄般的深淵;在現實的事物中看見死後一無所有的虛無;終於無法救治,在無所希望的絕望之中,得到超脫塵世苦悶的結果(死亡)。後面的文字:“……有一遊魂,化為長蛇,口有毒牙。不以齧人,自齧其身,終以殞顛。……離開!……”這是死者死後的情況:死去的遊魂,化成一條口有毒牙的長蛇,這毒牙“不以齧人,自齧其身”。作者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曾說:“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毒蛇的“自齧”同魯迅的自述一樣,是展示內心寂寞痛苦之感和激烈的思想鬥爭的。作者魯迅透過墓碣文的正面文字要說明:一個曾經“浩歌狂熱”的戰士,在黑暗寒冷的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由充滿希望而轉向失望和虛無。對這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情緒,他是否定的。他要像毒蛇自齧一樣,進行痛苦的解剖和批判。末句“離開”,是叫人們“離開”,不要受其“毒氣和鬼氣”的傳染。這表現了作者魯迅與思想陰影決絕的態度。

    其次,寫墓中死者的情況。他“胸腹俱破,中無心肝。而臉上卻絕不顯哀樂之狀,但濛濛如煙然。”簡筆勾勒,說明死者遭遇悽慘,卻能泰然自若。這也是作者魯迅自我的寫照。他遭受到軍閥以及“正人君子”、御用文人等的攻擊誣陷,但他仍泰然自若,奮然前行。

    再次,寫墓碣文的陰面文字:“……挾心自食,欲知本味。創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之?……”這是死者進行深刻的自我解剖。他“挾心自食,欲知本味”,即他想弄清自己消極虛無思想的本源,但在激烈的自我解剖(“自食”)中,內心的“創痛”極其“酷烈”,無法看清問題的癥結所在。“痛定之後”,事過境遷,“心已陳舊”,更難知道“本味”之所在。這說明死者尚未掌握先進的思想武器,找不到解決矛盾的途徑和方法。所以,死者希望人們“答我”,回答他,幫助他解決思想問題。否則,就請“離開”,以免受他消極虛無思想的影響。死者又說:“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他期待舊我徹底消滅,化為灰塵,到那時,他將表示由衷的歡欣。

    最後,寫“我”的態度:“我疾走,不敢反顧,生怕看見他的追隨。”表明作者魯迅與死者虛無絕望的消極情緒毅然決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教中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