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40552291505

    法華人Menie’re於1861年首次報告一例12歲女孩受涼後突發耳鳴、耳聾和持續性惡心、嘔吐、眩暈,第5日後死亡,經屍檢發現為內耳出血。此症在當時醫學界認為是大腦中風所致,只有他詳述了該病,並接受Flourens(1842年)的迷路生理概念,肯定該症是內耳性疾病。為紀念其診療意義而以其姓氏命名該症。現在回想他所報告的女孩很可能是患白血病併發內耳出血所致。此後臨床上常將不明原因的具有眩暈、耳鳴和耳聾三徵者稱為美尼爾綜合徵或複雜症(SyndromeorSymptomComplex)。1936年Hallpike等曾在開顱手術治療致死的病例屍檢中發現,其組織病理變化是內耳內淋巴間隙擴張,故又稱為迷路積水或內淋巴積水症,又有稱其為耳性眩暈者,命名相當混亂。1962年國際會議議決只保留梅尼埃病病名,其餘名稱一律廢除。事實上內淋巴積水並非梅尼埃病所特有,據Belal報告內淋巴積水47例57耳,有梅尼埃病症狀者僅9例11耳,佔1/5左右,所以兩者並非同義詞。

    美尼爾氏綜合症有何危害性?

    本病除了發作期旋轉、嘔吐、患者難忍的痛苦以外,還可以使迷路、前庭、耳蝸器官損害,造成耳蝸毛細胞死亡和前庭功能喪失,引起耳聾、共濟失調等危害性,為不可逆病變,現化醫學將無法治癒。另外,中老年患者,多次發作還可影響腦血管調節機能及大腦微迴圈,從而加重腦供血不足,誘發腦梗塞。

    美尼爾氏綜合症何時為最佳治療期?

    以往一般醫生只是在眩暈發作期,應用脫水、鎮靜、止嘔藥暫時緩解急性症狀,間歇期無藥服或只限於西比靈、眩暈停,普遍感到控制再次發作不理想,即不能有效的治療該病的原發病灶。

    近年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間歇期積極有效的治療,可對該病的內耳膜迷路、前庭、半規管等原發病變,起到很好的治療,因該階段人體相對處於更平和狀態,藥物有效成分相對吸收較好,相對腦迴圈、內耳迴圈較發作期舒暢,結合有效藥物綜合治療,故在臨床上可取得滿意療效,遠期療效十分理想。

    美尼爾氏綜合症什麼情況下建議手術治療?

    一般建議患者儘量保守治療,如:①嚴重眩暈發作頻繁,藥物療不能緩解,失去工作能力者。②每次眩暈發作均伴有顯著聽力減退,間歇期聽力無明顯恢復者。聽力喪失,眩暈仍經常發作者,方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有:內淋巴囊切開術、前庭神經切斷術、耳蝸切開術、迷路破壞術、頸交感神經切斷術等。

    手術治療美尼爾氏綜合症有何缺點?

    首先內淋巴囊切開術後仍有30%複發率;前庭神經切除術需開顱;頸交感神經切斷術需一大片手術野,創傷範圍較廣;超聲手術需作乳突鑿開術。以上手術常使人畏懼,不願接受,除頸交感神經手術外,其它種類手術都有可能損害耳蝸功能。所以一般不建議手術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彭氏兄弟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