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南美白對蝦的“偷死病”學術上稱EMS(早期死亡綜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壞死症”,多發生在養殖期60天內,病蝦體色呈白濁並微紅,肝胰腺腫大,質地鬆軟,顏色淡白或淡黃色,繼而萎縮。發病時,病蝦通常在水面遊動或趴伏在池塘邊,失去食慾,胃空腸空,病情發展迅速,死亡率高,有的僅在3~5天就全塘排棄。“偷死病”目前仍未能竭止,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並檢測出是病毒或弧菌感染、急性中毒等。

      如何預防“偷死病”

      南美白對蝦的“偷死病”是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如果我們陷入使用藥物防毒滅菌的迷局中則將無法解脫,其不但有悖於食品安全,事實也證明施放藥物往往加重蝦的肝胰腺負擔,從而加速死亡。正確的方法是恢復前人行之有效的休耕輪作、合理放養、避免病源積累,並結合營養強肝、增強蝦的抗病能力而開展綜合防治。

      1、池塘休整。經過一年的養殖,年終收捕產品後利用雨水少、北風乾燥的冬季乾塘清淤曝曬,殺滅病源,促使土壤分子的電位還原,恢復池塘注水後的活性,有效吸收分解有害物質,為來年的正常養殖打下基礎。

      2、合理疏養。在珠三角每畝池塘放養南美白對蝦不超過5萬尾(羅氏沼蝦約2萬尾)為好。合理疏養不僅水質良好,還能加速蝦的生長,易養成大規格商品蝦。如近年肇慶恢復上世紀80年代的養殖羅氏沼蝦方法,池塘種植茜草,每畝投苗1萬尾~2萬尾,由於池塘開闊,又有茜草吸收氨氮和光合增氧,蝦長至50克以上,經濟效益好。

      3、輪養混養。養殖蝦類的池塘每隔1年~2年輪換養殖魚類,或者魚蝦同塘養殖。生產實踐表明魚蝦輪換養殖能改變池塘的生態環境,減少病源的積累;其次是魚蝦同塘養殖也有類似效果,適當混養肉食性魚類吞食病蝦、死蝦,清潔池塘,能減少蝦病傳染暴發。

      4、池塘暫時改作種植。對於養殖年代長久、病害嚴重的池塘,產品收捕後乾涸池底進行犁耕種植蔬菜或其它植物,半年以上,再整理注水投苗養殖。

      5、移場育苗。為了方便出售蝦苗大多數育苗場都建在養蝦區內或集中同一個地方,這就容易遭受病源感染,育苗產量低、質量差。一些育苗場濫用藥物維持蝦苗產量,但生產出來的“藥苗”容易夭折,或成為養不大的“老仔蝦”。因此育苗困難的苗場可搬離舊址,尋找“乾淨”的地方生產。例如中山市“永昌”羅氏沼蝦育苗場搬至一處群山水庫旁,大大地改善了生產,成為珠三角地區一個頗有名氣的育苗場。

      6、保持良好水質環境。蝦塘要分別設有進、排水河,而且進水口在排水口的上游,避免重複納入病塘排出的髒水。蝦塘水質的主要理化因子要控制在良好狀態,其中溶解氧要充足,酸鹼度、氨氮等正常。珠江口地區養殖南美白對蝦要求水質至少要有1‰~3‰的鹽度,尤其是幼苗期的鹽度更應高些,水質過淡容易應激引發蝦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果樹不小心被除草劑噴到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