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雨581

    矛在早期和槊混稱,是用於直刺,扎挑格鬥的長兵器,由尖利的矛頭和矛柄組成。分為馬槊和步槊,早期戰車上也配備有矛,作為進攻兵器,大規模興起於漢末。矛比較長,通常為兩米左右,有的竟可以達四米多。《三國演義》中張飛使用的丈八蛇矛,就是矛的一種,其矛頭長二尺餘,扁平彎曲如蛇形,兩面有刃,故稱蛇矛。矛用於騎兵作戰曾經很有效,但是由於很長,不經過嚴格訓練不容易掌握,以後開始向槍轉變。

    長矛使用不便,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唐代以後矛多稱槍,唐代之後善槍的很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可見馬上用槍已經出現在軍中。宋、明兩代為槍的最盛時期,創造了式樣繁多、用途各異的槍,廣泛用於步兵和騎兵。有長槍、鉤鐮槍、九曲槍、梨花槍、筆槍、雁翎槍、綠沉槍、渾鐵槍、龍頭槍、龍刀槍、虎牙槍、虎頭槍等。梨花槍比較特別,是長槍和火器的結合兵器,用長槍縛一噴火筒,用火藥燒灼而殺傷敵人,也可用槍頭刺殺,宋代李全之妻楊妙貞所創此槍套路,世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槍為“百兵之王”,長而鋒利,使用靈便,精微獨到,很多名將都用槍,比如趙雲、楊家將、岳飛等等。槍法種類繁多,但都以靈動快捷的招法見長,著名用槍者往往自己也會因此增加瀟灑靈動之氣。

    戟,由戈演化而來,為戈、矛合體的兵器,有長戟、短戟之分,分馬上戟、步戰戟、雙戟等不同用法。主幹做槍形,鋒尖之下橫出兩檔,其上嵌有月牙型尖刃,從而使戟具備了鉤刺劈砍等多種攻擊效能。長戟分為方天戟,青龍戟、蛇龍戟、月牙戟等。戟乃兵中之龍,外形威武漂亮。三國時代很流行用戟,《三國志》上有記載:“孫權乘馬射虎,投以雙戟”,“甘寧執雙戟舞”,“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可見當時戟不僅流行,而且較重,呂布馬上用戟更是天下第一。晉代之後的長兵器重視槍,戟已開始降為儀仗之器,到宋代就很少用於戰場了。不過我倒是很喜歡戟這種兵器,威風而又漂亮。

    鉤是一種多刃的兵器,系由古兵器戈演變而來。顏師古注:“鉤亦兵器也,似劍而曲,所以鉤殺人也。”分有單鉤、雙鉤、鹿角鉤、虎頭鉤、護手鉤等。晉朝大將閔冉用過鉤,悍勇無敵。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兵器之一,多用於馬上作戰。它由矛和棒演變而來,其結構複雜,較為笨重,多為力大悍猛的將領使用。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長約2米,粗約一把,柄端裝有一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部還裝有三稜鐵,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早期槊矛混稱,曹操橫槊賦詩,用的可能是類似矛的武器。而唐初單雄信用的棗陽槊,就已經獨立成形了。

    最後要談的是一種一度統治華夏而後衰落的兵器——戈。在盛行車戰的時代,戈的作用很大。但是戈的缺點也比較多,頭部容易脫落,所以戈用繩索綁縛頭部,看起來很簡陋,但是可以重新捆上。戈的長柄需要揮動,攻擊速度慢,而且攻擊動作單一。由於使用方法的限制,隨著戰車的衰落,戈也退出了戰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泡出來的奶粉泡泡多是說明奶粉質量不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