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之策
-
2 # 春先生的世界
2015年考古學家在黃海附近發現一艘戰艦,命命為丹東一號,據考證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甲午海戰中的致遠號軍艦。
船上發現了一隻標有致遠號字樣的瓷盤,就是致遠號軍艦的明證,同時船上也發現不少火炮、木板、機器零件,還有烈士的遺骨,他們儘管是海戰失利了,但是他們值得尊敬!是民族的勇士!
鑑於打撈條件不具備,目前還只打撈出致遠艦100多件文物,好在有關省份開始重視起來了,山東省專門在威海成立水下考古研究工作站,重點關注中日甲午戰爭戰艦。
讓英雄早點入土為安吧!
-
3 # 隨意椅枯藤
據我所知,2018年,在大連附近海域有考古隊發現經遠號甲午戰船遺蹟,也曾打撈上一些物品,也反映出了當時的一些細節,後來也沒有看到過其他訊息
只有零碎的一部分被打撈出來。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之後開始膨脹,而中國則是經過經過洋務運動的迴光返照,以北洋水師與日本對碰。以中國戰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結束,而我們的幾艘軍艦被打沉或者撞沉。在這之後,多代人都曾經試圖打撈上岸。
馬關條約簽訂後,那片海就屬於了日本人,包括了“致遠號、經遠號、楊威號、超勇號”四艘沉艦。其中楊威號被炸碎,超勇號也好不到哪裡去。也就只有致遠號與經遠號好點,兩艘戰艦的打撈權被日本賣給了我們,但是增加了很多的附加條件。
然而購買了打撈權的人並沒有撈到,這件事情被一拖再拖。30年代末日本人曾經打撈一次,但是死了一個人而作罷。然而中國政府幾經更迭,哪有時間來打撈。即使很清楚的知道它的座標,但是一直擱淺。
清政府黨政期間,國家都要沒了,自然不可能讓人去打撈。民國時期長期軍閥混戰,人人都在想著自保,因此也沒有人要做冤大頭。而新中國成立後要打撈的時候,距離甲午海戰已經過去100年時間了。
在此之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政府因為金屬資源匱乏,必須從美國大量進口,最艱難的時候甚至是拆了寺廟銅佛等。1937年日本直接用炸藥將沉艦炸碎,從裡面撈出來大量的鋼鐵。本想一鍋端走,但是低估了淤泥量,最後只好作罷。
而我們真正開始打撈,距離日本的這次行動也是晚了50多年。1988年遼寧文化局出資打撈,但是在前期工作,一名潛水員不行喪生,計劃又被擱淺。1993年、1997年文物局分別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但是因為陷入官司造成資金斷裂,計劃又被推遲。
而我們真的這麼弱嗎?並非如此,我們之前曾經打撈過日俄戰爭中沉沒的“濟遠艦”。(中國船艦,被日搶走)。我們之所以只是沒有打撈,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出於保護的角度,希望可以做到整體打撈。
而我們一直“糾結”於打撈船隻,因為沉船代表的是一種精神,我們更多的是敬佩鄧世昌的勇氣與精神。正如光緒皇帝所說: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