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爾/有母/遺,我/獨無!”穎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譯文: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於鄢。”意思是說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鬥,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於鄭莊公的本意,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
莊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潁,並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到死後埋在地下),不再見面!”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後悔了。有個叫潁考叔的,是潁谷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麼這樣。
潁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孃,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莊公說:“你有個老孃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潁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麼意思?”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還告訴他後悔的心情。
潁考叔答道:“您有什麼擔心的!只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言呢?”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姜,賦詩道:“大隧之中相見啊,多麼和樂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賦詩道:“大隧之外相見啊,多麼舒暢快樂啊!”從此,他們恢復了從前的母子關係。
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春秋時期,周王室逐漸衰微,各諸侯國之間開始了互相兼併的戰爭,各國內部統治者之間爭奪權勢的鬥爭也加劇起來。為了爭奪王位,骨肉至親成為殊死仇敵。
隱公之年(公元前772年),鄭國國君之弟公叔段,謀劃奪取哥哥鄭莊公的君位,莊公發現後,巧施心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段,誘使共叔段得寸進尺,愈加驕橫,然後在鄢地打敗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爾/有母/遺,我/獨無!”穎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譯文: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於鄢。”意思是說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鬥,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於鄭莊公的本意,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
莊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潁,並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到死後埋在地下),不再見面!”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後悔了。有個叫潁考叔的,是潁谷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麼這樣。
潁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孃,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莊公說:“你有個老孃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潁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麼意思?”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還告訴他後悔的心情。
潁考叔答道:“您有什麼擔心的!只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言呢?”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姜,賦詩道:“大隧之中相見啊,多麼和樂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賦詩道:“大隧之外相見啊,多麼舒暢快樂啊!”從此,他們恢復了從前的母子關係。
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春秋時期,周王室逐漸衰微,各諸侯國之間開始了互相兼併的戰爭,各國內部統治者之間爭奪權勢的鬥爭也加劇起來。為了爭奪王位,骨肉至親成為殊死仇敵。
隱公之年(公元前772年),鄭國國君之弟公叔段,謀劃奪取哥哥鄭莊公的君位,莊公發現後,巧施心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段,誘使共叔段得寸進尺,愈加驕橫,然後在鄢地打敗了公叔段,使他“出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