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醫院掛號掏耳朵”登上熱搜,網友提出疑問稱如果去醫院掛號掏耳朵,醫生真的會給處理嗎?耳屎多是一種病嗎?
據瞭解,“去醫院掛號掏耳朵”登上熱搜的起因為,一位深圳的博主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經歷稱,“去醫院掏耳朵真的太爽了,舒服又幹淨,醫生的技術真的吊打任何一家採耳店。”
北京的一位母親表示,自己的兒子在六歲前一直不讓她碰耳朵,“只好去醫院掛號掏耳朵,現在每年都會醫院檢查一次。”
掏耳朵又名採耳,起源於明清時期,後多存於巴蜀,採耳就是把耳朵裡積累比較多的耵聹(俗稱耳屎)清理乾淨,保持外耳道的乾燥和清潔,在醫學上被稱為耵聹取出術。“這是醫院的一項常規業務,一直都存在,很多因耵聹比較多常來醫院的人會比較瞭解,普通人卻很少知道。”他介紹,接待的人群中既有大人也有小孩,“週末比較多,大概六七個,平常一天也就一兩個,花費大概100多元”。而操作的過程基本為將耳內鏡伸到耳朵裡檢視耵聹的情況,然後用不同的器械,把它掏出來。據估算,最快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配合不好的話可能需要20分鐘。
對於耳朵中耵聹比較多的情況其實是一種名為耵聹阻塞的疾病,“有的人屬於油耳,耵聹比較稀,當自己用棉籤掏耳朵時把耵聹捅到最裡面,很難掏出來,還會影響聽力。如果將鼓膜捅破就會很危險了。”
如果日常生活中想要掏耳朵,最正確的方式是不是來醫院尋求專業幫助?他提醒,如果出現耳朵發癢的情況,不建議自己使用挖耳勺等自己掏耳朵,“耳朵癢很可能是因為存在炎症,最好就醫治療。”
如果情況不嚴重,可以使用掏耳朵專用的小型棉籤緩解一下即可,切記不要使用常見的大頭棉籤。他指出,“一般人如果耵聹不多的話,就是儘量少掏一點,因為掏的比較頻繁的話,會引起一個病叫慢性胃耳道炎,不掏就不舒服,耳朵會還經常發癢。”
不建議去街頭的採耳店掏耳朵,因為來醫院就診的人群中,有很多出現了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症狀,經瞭解,他們都有在外採耳的經歷,“當覺得耳朵不舒服時來醫院檢查發現,耳道里頭長了真菌,因為很多采耳店用的器械很可能沒有經過專業的消毒,很容易感染真菌。”
近日,“去醫院掛號掏耳朵”登上熱搜,網友提出疑問稱如果去醫院掛號掏耳朵,醫生真的會給處理嗎?耳屎多是一種病嗎?
據瞭解,“去醫院掛號掏耳朵”登上熱搜的起因為,一位深圳的博主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經歷稱,“去醫院掏耳朵真的太爽了,舒服又幹淨,醫生的技術真的吊打任何一家採耳店。”
北京的一位母親表示,自己的兒子在六歲前一直不讓她碰耳朵,“只好去醫院掛號掏耳朵,現在每年都會醫院檢查一次。”
掏耳朵又名採耳,起源於明清時期,後多存於巴蜀,採耳就是把耳朵裡積累比較多的耵聹(俗稱耳屎)清理乾淨,保持外耳道的乾燥和清潔,在醫學上被稱為耵聹取出術。“這是醫院的一項常規業務,一直都存在,很多因耵聹比較多常來醫院的人會比較瞭解,普通人卻很少知道。”他介紹,接待的人群中既有大人也有小孩,“週末比較多,大概六七個,平常一天也就一兩個,花費大概100多元”。而操作的過程基本為將耳內鏡伸到耳朵裡檢視耵聹的情況,然後用不同的器械,把它掏出來。據估算,最快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配合不好的話可能需要20分鐘。
對於耳朵中耵聹比較多的情況其實是一種名為耵聹阻塞的疾病,“有的人屬於油耳,耵聹比較稀,當自己用棉籤掏耳朵時把耵聹捅到最裡面,很難掏出來,還會影響聽力。如果將鼓膜捅破就會很危險了。”
如果日常生活中想要掏耳朵,最正確的方式是不是來醫院尋求專業幫助?他提醒,如果出現耳朵發癢的情況,不建議自己使用挖耳勺等自己掏耳朵,“耳朵癢很可能是因為存在炎症,最好就醫治療。”
如果情況不嚴重,可以使用掏耳朵專用的小型棉籤緩解一下即可,切記不要使用常見的大頭棉籤。他指出,“一般人如果耵聹不多的話,就是儘量少掏一點,因為掏的比較頻繁的話,會引起一個病叫慢性胃耳道炎,不掏就不舒服,耳朵會還經常發癢。”
不建議去街頭的採耳店掏耳朵,因為來醫院就診的人群中,有很多出現了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症狀,經瞭解,他們都有在外採耳的經歷,“當覺得耳朵不舒服時來醫院檢查發現,耳道里頭長了真菌,因為很多采耳店用的器械很可能沒有經過專業的消毒,很容易感染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