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57070978277

    四個情節主要寫了曹操借刀,曹操獻刀, 路遇陳宮,錯殺伯奢。

    西涼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亂,統帥二十萬大軍進駐洛陽,廢了少帝,立了獻帝,自封為相國。他欺主弄權,殘暴兇狠;大臣們想除掉他,卻沒有辦法。校尉曹操(字孟德)暗中早有殺董卓之心,他經常出入相國府,漸漸取得了董卓的信任。

    曹操獻刀一日,曹操從王司徒處借來寶刀一口,藏刀來到相府,走入小閣,見董卓坐在床上,義子呂布侍立於一側。董卓問"孟德今天為何來得這麼晚?"曹操說:"我的馬走不快,所以遲了。"

    董卓聽後,命呂布選一匹西涼好馬送給曹操,呂布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賊該死。"想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沒敢妄動,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機會。

    董卓身體肥胖,不能久坐,不一會,即側身而臥。曹操見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從銅鏡內看見曹操抽刀,轉身急問:"孟德你要幹什麼?"這時呂布也牽馬回來了,曹操急忙說:"我得了一口寶刀,想要獻給相國。"董卓接刀一看,長足盈尺,鋒利無比,果然是一口寶刀。

    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願借馬一試。" 曹操牽著馬出了相府,快馬加鞭往東南疾去。呂布對董卓說:"曹操好象有行刺之舉。"董卓有些醒悟,於是派人去追。此時曹操已經飛馬奔出東門,逃得無影無蹤了。

    擴充套件資料:

    這個故事給三國演義小說增添了生動的情節,推動了小說故事的發展。也讓讀者對曹操的人性上有所瞭解,三國時代,動盪不安,將曹操直接評價為漢賊也有所不妥。孟德獻刀的故事正好說明的曹操的機智與隨機應變的能力,為日後成就大業做出了鋪墊。

    在行刺現場,曹操用刀刺殺董卓,已經著手實行殺人行為,但是由於董卓的察覺,客觀上使曹操認為不可能實現殺死董卓的結果,從而被迫停止殺人行為,曹操原本計劃好的行刺沒有得以實現,他的行為屬於實行未了的犯罪未遂。

    顯然,曹操停止殺人不是犯罪中止,他並未主動徹底地放棄刺殺董卓的念頭,而是由於董卓本人的察覺、呂布的到來,重重壓力之下他才決定變刺殺為獻刀,儲存實力,蓄勢待發。

    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犯罪中止是截然不同的三個概念。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在於,是否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區別在於,犯罪沒有完成是否出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中止是能犯而不為,未遂是欲犯而不能。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款領克01和RAV4應該選哪輛?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