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中何事

    深邃者只能獨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自己都沒領會其中一二,更何況世人。外國名著故事性很強,很容易佔領別人的心智。中國古籍需要時間沉澱方能領會其中深意。

    就像當時周星馳拍大話西遊,票房慘淡,公司倒閉,但十年後火了,在這之前別人對他評價是毫無內涵的爛片,後來才被發現是經典。

  • 2 # 莊生荒谷

    到處一看,圖書館,書店,走到世界名著一欄,發現大多是國外特別是歐美的文學著作,中國書都看不到。

    心裡藏了老大一個疑問,難道中國就沒有經典?

    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

    一,在中國,中國名著已另開專欄,所以在世界名著一欄裡全部是外國的書,看不到中國書。

    二,到國外去,看看他們的圖書館和書店裡的世界名著一欄,中國書所佔比例。

    世界文學名著我知之甚少,讀得更少,慚愧!

    印象中的世界文學書,特別是小說,當然,也有詩歌等,列舉幾本:

    《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爭與和平》,《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呼嘯山莊》,《魯濱遜漂流記》,《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毀滅》,《鐵流》,《格列弗遊記》,《一千零一夜》,《百年孤獨》,泰戈爾《飛鳥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日本紫式部《源氏物語》,莫泊桑、歐亨利、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非洲和南美洲也有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如此,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燦爛的文化。

    文學作品的優秀與否其實和所屬國家的綜合國力沒有多大的關係,文學作品的優秀與否與作者的其它能力也沒有多大關係,作者不富裕,相反或許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佳作來。

    清朝乾隆皇帝一生寫詩四萬三千多首,富貴詩人的詩歌,搖頭。窮愁的杜甫卻被稱為詩聖。

    以上提到的那些世界文學名著,當然也免不了因為國家實力大張,而顯得更是名揚天下。但首先還是作品本身經得起推敲,鍍金只可黃亮一時,純金才能千錘百煉,煥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華。

    有人以中國文學很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由,前些年才出了一個莫言。就連魯迅、巴金、沈從文等中國文學大師都沒有獲得諾獎。便大言炎炎地貶低中國文學的價值,真是矮人看戲,膚淺。

    依時代排列,一路走來,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如地中海水,磅礴萬里;中國先秦時代的《詩經》,如嫩草,如小花,如香果,一年四季,芬芳馥郁,往太空一灑,就連滿天繁星也為之失色。

    還有屈原,左丘明,司馬遷,曹操,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實在太多了。

    近現代,魯迅,巴金,沈從文,茅盾,周作人,梁實秋,冰心,張愛玲,秋瑾,席慕蓉,賈平凹,錢鍾書……實在太多了。

    而且都是大師,絲毫不亞於那些西方大腕。

    多讀經典,你會發現文學有愛國主義,但卻沒有國別。

  • 3 # 閩超

    因為外華人寫的世界名著是已經經過了上百年的時間沉澱,而在中國上百年的文章別說外華人,就算是現在的華人也未必能夠看懂,不能讓人看懂的文章怎麼能成為名著呢

  • 4 # 孫舉海sunjuhai

    世界名著本身就帶有侷限性。基本上世界名著被西方世界把持著。以中國,印度,日本等亞洲各國在世界名著中所佔的地位是微弱的。其中占主導地位的中國由於歷史的閉關自守,不善交流等原因,特別是突出的文字和語言差異;我們是五千年文明保留下的方塊字,而西方是在符號式的拉丁文和中國式的方塊字中另闢出字母拼寫字。不得不承認這種字母拼寫式的讀寫,是有一定優勢的。首先它便於書寫交流,因為西方國家基本都是這種字母拼寫法,為此翻譯交流起來很方便。東方的中國則不然。西方懂得中國文化,文字,語言的少之又少,中國懂得西方文化的也是鳳毛麟角。目前這些情況雖然有所改變,但與讀者群的需求,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遠遠不夠。就是翻譯的內容,涉及的科目遠遠跟不上中國外的語言文字及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交流是雙方的,只有語言和文字譯成本國文字也可能擴大交流。隨著歷史的積累和中國現代翻譯人員的不斷增加,外國名著及近,現代著名作品進入中國的文學作品越來越多,相比之下中國的近,現代作品進入外國的顯然是劣勢,關鍵還是外國的中文譯者少之又少,中國文字,文法仍是世界上較難學習和理解的文字,文法。這也就嚴重地影響了中國近,現代文學名著名作在國外的傳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姪和侄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