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5432797258

    正式將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的是秦漢時期。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曆法(或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24節氣也與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規律有關,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是透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擴充套件資料: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其也與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有關,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週期作為一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 中國干支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廿四個特定節令開始的日期,與國際通用的公曆幾乎一致,最多相差一兩天,這也正是因為干支歷和公曆一樣,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繞太陽公轉一週作為依據。干支歷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

  • 2 # 家庭是我的家

    是按陰曆劃分的,以下是24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我想說我不是雞”K娃唱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