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談心
-
2 # 行者一一許仙
這種心態就是變態!
好,如何評價?適合、舒服就是好。
如果是朋友、親人,我之好,就是你過的好。
如果是敵人,我之好,就是你過的倒黴。
既然已經是希望對方過得好了,應該至少不是敵人,所以,如果對方過得不如你,你又如何快樂呢?
結論:這種心態就是變態!
這種心態就是變態!
好,如何評價?適合、舒服就是好。
如果是朋友、親人,我之好,就是你過的好。
如果是敵人,我之好,就是你過的倒黴。
既然已經是希望對方過得好了,應該至少不是敵人,所以,如果對方過得不如你,你又如何快樂呢?
結論:這種心態就是變態!
“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我們該如何看待?對此,我們的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我希望你過得好”,單純地來看,這是一種對身邊親近的人的美好祝福,但是在“我不希望你過得好”這樣的前提之下,顯然就不是那麼友好的表現了。對於當事人這樣的心態而言,我們猜想,當事人應該是有一定的嫉妒心理以及對有對優越感的需求。
對於【嫉妒心理】這一點,其實我們很好理解,因為不想他人過得比自己好,一旦他人過得比自己好了,自己就會有不適的情緒體驗出現。心理學上是這樣定義【嫉妒】的:嫉妒是個體與他人做比較之後,爾後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是境遇等其他方面不如他人;或是當自己的權勢地位遭受到威脅,個體本身激發的一種“爭強好勝”的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複雜的情緒狀態。
其次,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我們個體的需求層次理論,稱【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這個理論中,提及了我們每個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與安全需求之後,會往更高的層次去渴求更多,比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如下圖所示)
而一旦一個人對頂端的這兩個需求有不正確的認知或是過度需求的話,那麼就極易變成不健康的心理,就好比如題主提出來的這種心態。當事人對他人尊重自己的需求,理解通常會是“只要我足夠好,別人就會來尊重我了”,或是“我有極度渴求他人尊重我的需求”,如此,在沒有正確的認知以及把握好尺度的時候,就會心理有一定的扭曲,透過他人的一般來彰顯自己過得更好。除此之外,當事人也可能急需要透過與他人做比較,來尋求自己的優越,讓自己的優越需求得以滿足,才能心態舒適。
所以,毋庸置疑,這是一種並不是很正確以及健康的心態。一是會讓自己的人際圈子受限;二是這樣的心態會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比較累。
以上
祝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