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cropping of trees and crops)(徐英寶)在同一塊土地上,將林木與農作物相間種植的栽培方式。這種栽培方式的優點是:①可以從造林第一年起即從農作物中得到收益;②可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潛力,增加單位面積的生物量。但是,林農間作的優點,只有在間作合理情況下才能反映出來。由於造林樹種、作物種類以及立地條件和耕作技術的不同,間作效果有很大差別,甚至有時由於間作不當,不僅影響幼林生長和作物產量,而且引起地力衰退,造成不良後果。中國林農間作歷史悠久。桑樹和黍間作,漢代《氾勝之書》已有記載。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介紹:桑樹下種菉豆、小豆,不僅“二豆良美”,而且“潤澤益桑”;槐樹與麻間作,當年和麻子同播的槐子,長出的苗“即與麻齊”。明代徐光啟所撰《農政全書》,對杉木與農作物間作寫道:“如山可種,則夏種粟,冬種麥,可當芸鋤。”這一制度世代相傳,不斷髮展,南方水果、杉木、油茶、油桐和北方泡桐、柿、棗等大部分是透過間作發展起來的。由於經營目的和間作年限不同,間作可分為短期間作、中期間作和長期間作三種類型。中國的杉木、油桐、泡桐,是採用間作方式比較普遍的樹種。杉木常實行短期或中期間作方式,並有先農後杉、杉農同時及先杉後農三種情況。先農後杉是墾地後先種1~2年農作物,然後栽杉。有些地方先種1~2年綠肥,實行埋青施肥改土後種杉。杉農同時是在造林當年同時種農作物,幼樹與作物搭配是:第一年種高杆作物(玉米)居上層,杉木處下層,農作物對幼小杉木起遮蔭效用;第二年種穀子,與杉木同處一層間作;第三年種矮生作物(大豆、花生)處下層,杉木居上層。這樣連續3年,效果較好。先杉後農的方式較少採用,只有間種一些需庇廕的藥用植物時才運用。油桐與農作物間作多實行長期間作方式。具體配置因在農耕地和山地而有所不同,分為兩種:在農耕地上種油桐,油桐種植密度不大,一般每公頃75~150株,零散地種植在農耕地中間和邊緣;山地種桐,則以桐為主,油桐種植密度稍大,每公頃225~375株,林內常年間種農作物。泡桐與農作物間作也採用長期間作型別。泡桐發葉晚,落葉遲,枝葉稀疏,根系較深,是林糧間作的優良樹種。在農耕地上,實行農桐間作,具有防風、防沙、防乾熱風、防晚霜等自然災害和調節農田小氣候的作用,從而促進農業高產穩產。同時各種農業技術措施,對泡桐生長有很大促進作用。因此,農桐間作特別是桐麥間作能互相促進,達到桐糧雙豐收的目的。目前間作形式有:以農為主,株行距3~6×20~60米;以林為主,5×5米或6×6米。但絕大多數是以農為主進行經營的。
(intercropping of trees and crops)(徐英寶)在同一塊土地上,將林木與農作物相間種植的栽培方式。這種栽培方式的優點是:①可以從造林第一年起即從農作物中得到收益;②可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潛力,增加單位面積的生物量。但是,林農間作的優點,只有在間作合理情況下才能反映出來。由於造林樹種、作物種類以及立地條件和耕作技術的不同,間作效果有很大差別,甚至有時由於間作不當,不僅影響幼林生長和作物產量,而且引起地力衰退,造成不良後果。中國林農間作歷史悠久。桑樹和黍間作,漢代《氾勝之書》已有記載。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介紹:桑樹下種菉豆、小豆,不僅“二豆良美”,而且“潤澤益桑”;槐樹與麻間作,當年和麻子同播的槐子,長出的苗“即與麻齊”。明代徐光啟所撰《農政全書》,對杉木與農作物間作寫道:“如山可種,則夏種粟,冬種麥,可當芸鋤。”這一制度世代相傳,不斷髮展,南方水果、杉木、油茶、油桐和北方泡桐、柿、棗等大部分是透過間作發展起來的。由於經營目的和間作年限不同,間作可分為短期間作、中期間作和長期間作三種類型。中國的杉木、油桐、泡桐,是採用間作方式比較普遍的樹種。杉木常實行短期或中期間作方式,並有先農後杉、杉農同時及先杉後農三種情況。先農後杉是墾地後先種1~2年農作物,然後栽杉。有些地方先種1~2年綠肥,實行埋青施肥改土後種杉。杉農同時是在造林當年同時種農作物,幼樹與作物搭配是:第一年種高杆作物(玉米)居上層,杉木處下層,農作物對幼小杉木起遮蔭效用;第二年種穀子,與杉木同處一層間作;第三年種矮生作物(大豆、花生)處下層,杉木居上層。這樣連續3年,效果較好。先杉後農的方式較少採用,只有間種一些需庇廕的藥用植物時才運用。油桐與農作物間作多實行長期間作方式。具體配置因在農耕地和山地而有所不同,分為兩種:在農耕地上種油桐,油桐種植密度不大,一般每公頃75~150株,零散地種植在農耕地中間和邊緣;山地種桐,則以桐為主,油桐種植密度稍大,每公頃225~375株,林內常年間種農作物。泡桐與農作物間作也採用長期間作型別。泡桐發葉晚,落葉遲,枝葉稀疏,根系較深,是林糧間作的優良樹種。在農耕地上,實行農桐間作,具有防風、防沙、防乾熱風、防晚霜等自然災害和調節農田小氣候的作用,從而促進農業高產穩產。同時各種農業技術措施,對泡桐生長有很大促進作用。因此,農桐間作特別是桐麥間作能互相促進,達到桐糧雙豐收的目的。目前間作形式有:以農為主,株行距3~6×20~60米;以林為主,5×5米或6×6米。但絕大多數是以農為主進行經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