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振造
-
2 # 潤古齋話瓷
事實上宋代鈞窯基本上都是不裹足的。從現有的出土的和傳世的鈞窯瓷器來看。很多都是圈足或四足,比如鈞窯花盆、鈞窯洗。底足多抹上一層護胎釉,成套的洗子底足還有一到十的刻劃編號。只有極少數的鈞窯器裹足執燒,並且是非常精美的官家用品。比如這件板沿盤就是裹足執燒,直徑30多公分,底部多達15個執釘。
-
3 # 卓然堂
這個說法是不能成立的,起碼不能以偏概全。包足嚴格講是指支釘燒,圈足裹釉,常見於汝窯。宋鈞常見器型如碗、碟、香爐等都不用支釘。北宋的碗碟圈足內施釉,圈足露香灰胎。香爐足也稍裸露。下圖一為去年紐約佳士得拍品-北宋鈞瓷小碗,圖二、三為北宋香爐,均可見露胎處而不是包足。
-
4 # 夜雨如川
上圖是攝於河南(禹州)鈞窯博物館,北宋鈞官窯遺址出土的鈞瓷殘片照片。可以肯定的是鈞瓷不是包足或滿釉燒。個別情況另當別論。
-
5 # 以瓷惠友
有人說宋鈞都是包足,有什麼歷史依據嗎?
民用器也有,都包足嗎?“包足”的說法很難確認本意,是“裹足支燒”的意思嗎?如果“是”那麼用護胎釉“包足”算不算?如果“算”,那這種說法就基本靠譜,宋鈞為了提高成品率的確是都先上“護胎釉”素燒,然後剔蘇泰除殘次品再上面料釉復燒而成的,而且是不分“貢瓷”與“非貢瓷”都是這麼燒造完成的。
但如果說用“護胎釉”“包足”不算“包足”的話,那麼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以偏概全”,極端偏執和錯誤的,因為在宋代鈞窯只有極少數鈞窯仿汝窯瓷器,才採用釉面料也“裹足支燒”的形式,而絕大部分鈞窯瓷器是“裸足支燒”或“裸足墊燒”的。
在宋代鈞窯中,其實沒有所謂的“官鈞窯”或“鈞官窯”,而一律是“貢窯”與“貢瓷”而已;而且“貢窯”與“非貢窯、“貢瓷”與“非貢瓷”之間也沒有任何本質差異,只不過是工藝完美度和成品精美度略有高下之分而已。之所以有人非要杜撰出什麼“官鈞窯”或“鈞官窯”等等,都不過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主義”想當然的杜撰與妄想而已。
所以,我們面對任何人的任何說法、判斷和結論的時候,都要保持清醒和冷靜,不能輕信人言,不要先入為主,不要盲目崇拜,否則,偏聽偏信、偏知偏覺、偏執虛妄,人生道路也只能越走越偏,越走越窄,最終死路一條。
上幾件鈞瓷,以證上述,以餉同仁。
回覆列表
首先感謝邀請我回答問題,很巧合的是我的家鄉,就距離宋鈞瓷定窯古址十幾公里,所以多少了解一點。此瓷器為唐宋珍品,作為皇家御用,民間是不許私自收藏的。宋鈞瓷窯變多色為奇,靜美、悠遠之懷,有玉質暗合華人愛玉之情。一般都是足底滿釉護胎燒紙而成,在古時有“鈞不陪葬”之說,兼民間無私藏,又歷金元之戰等因素,現在很少看到鈞瓷的遺品,可謂得一件價值連城。現在隨著古窯址被發現,大量被廢棄的瓷片可參考,已經重新開發出了新鈞瓷,也算幸運吧。我所知道的有限,還是請專業人士來補充,也祝經典宋鈞盛世再現輝煌!